“情节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物体”,罗纳德·B·托比亚斯这样谈到。他的意思是情节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它需要一个明确的“移动过程”或者“发展过程”,是小说中最具核心力量...
所谓经典,不是放在书架上、书单中、文章注释中供人膜拜的,而是拿来读的。经典应该用“每年让人读几遍”来定义,比如像《文心雕龙》这样的经典,我每年起码要读两遍。新近读...
薛超伟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隐语》汇集了近八年来创作的作品。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耗费八年时间才写就十来万字的文本,无论怎么说,在写作上都是一个慢手,说得好听一点是慢工...
初读这组诗的那一个上午,我在网络上刷到一个短视频,这构成了来自物质的、实用主义的和精神的、人文主义的两个方向的巨大冲击,我几乎是汗毛倒立了。大概是鲁迅先生的话,这...
2023年6月13日,黄永玉在北京逝世,此时距离他100岁仅差数月,他的散文集《还有谁谁谁》也在紧锣密鼓地出版筹备之中,他与他的那些“同时代人”一起在书中向世人挥手,留下一个时...
《拒绝想象》为青年批评家徐兆正最新出版的评论集,上编部分重在分析当下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现象,下编则是关于鲁迅、格非、刘震云、阿乙等作家的论述。《现实主义语境中的先锋...
王蒙先生步入鲐背之年之时,亦是他从事文学创作70周年之际。我虽于上世纪80年代有幸结识王蒙先生,但由于个人学识不足,对王蒙先生博大的创作成就实在无能深入研究。但作为他...
寒号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快活玩乐后尽情酣眠,而它的邻居喜鹊则忙忙碌碌地修整巢穴,以迎接酷寒冬季的到来。喜鹊数次劝告寒号鸟赶快做窝,但寒号鸟却得过且过,终于冻死在寒...
《文化困知录》冯天瑜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冯天瑜先生去世已有九月,却仿佛从未远去,时时能在诸多师友的纪念文章中窥见先生为人为学之一斑。如今捧读遗著《文化困知录》,更感...
一 杂糅叙事 葛亮的长篇小说《燕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7月版),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究竟何为燕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汉语词汇,“燕食”语出《周礼·天官·膳夫》,意思...
生活在城市里,如何有尊严地生存,如何面对衰老、适应孤独、对抗平庸,是每个个体都不可避免遭遇的生命困境。王芸是一个织梦者,她并不排斥时期性的、个体化的生命经验,并且...
曾剑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地域性的,在湖北红安,那个叫喻刘家的小山村,他的出生地;另一个是他的精神故乡,在他的作品里,曾剑为之起名“竹林湾”。“竹林湾”在长篇小说...
2019年初冬在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与哈佛大学共同举办了一场“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王德威、王尧、张学昕、季进、宋伟杰、黄平、班宇等嘉宾与会。会议安排了四场讨论,华...
故乡印刻在人的骨血里。我想重提张翎谈及创作《雁过藻溪》的初衷,“那个夏日的下午,我的心被这个叫藻溪的地方温柔地牵动起来。我突然明白,人和土地之间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惠风和畅》是一部展现基层政治生活的小说。小说展开的背景是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各地扶贫从输血变成造血,新的治理理念和生活理念正在改变人们的认识、改变贫穷落后...
陶丽群的《晚风吹过南屏》写到南屏的公路边上有条水泥路,跟着连接外界的是一座桥。“这座桥离公路边百余米,越过桥,再经过一片同样辽阔的稻田,到达一棵巨大的大叶榕下,才...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之下,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题材的书写也逐渐呈现出新质点。罗伟章的《凉山叙事》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新质点的报告文学,尽管作为汉族创作者,作家...
朱辉的长篇小说《万川归》将笔墨大多花费在万、川、归三人身上,从篇名就可以窥见他们的主角身份,不过,值得关注的还有李弘毅这个角色。在《万川归》中,他虽只是点缀式出现...
洞庭不止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在田野、在大地,她是万千子民赖以生存的鱼米之乡,在纸上、在心上,她是中华文脉的气质一种。《十月》杂志《田野志》栏目,叙述者身份各异,有...
西藏是作家徐剑的精神故乡,《西藏妈妈》是作家徐剑献给精神故乡的深情之作。30年前,作为军人的他第一次进藏,就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30年后的2022年,作为知名的报告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