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帮助儿童理解世界的八类图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徐徐风 参加讨论

    一个3岁的娃,一整个下午的都在不断的推开门、关上门、再推开再关上……
    他折腾什么?
    求阴影面积?
    是的,3岁的娃在观察影子的大小和门打开多少之间的关系。
    薛涌说他女儿3岁的时候问:“如果上帝创造了人,那么谁创造了上帝?”“哪里是世界的尽头?”薛涌鼓励她读书识字,说知识都是书上来的,她马上反问:“写第一本书的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写道:“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结果居然是被老师呵斥了。
    6岁的闪电同学来到瑞士不到一周就问:“妈妈,国家是怎么产生的?”
    在《爸爸去哪儿》里,4岁的王诗龄问:“山是怎么来的?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爸爸去哪儿》?”
    14岁的小土读了庄子和孔子的书后问:“庄子的哲学也很好,为什么没有孔子有名?”
    多么大的大问题,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以上这些事都不是事!
    可是,这些问题是无缘由地突然跳出来的吗?是研究室里冥思苦想出来的吗?是大人指引的结果吗?是老师们教的吗?
    统统不是。
    儿童一直在观察世界
    其实儿童从出生时起,一直在不停的观察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当婴儿出生不久做健康检查的时候,听力检查时儿童听到声音转头时,视力检查时儿童追着手电光转头时,这时他们已经开始探索这个奇异的世界:咦,这是什么呢?它去哪儿了?
    随着儿童对世界的观察越来越多,获得的概念和事实越来越多,偶然发现的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相关关系越来越多。他们会运用发展出来的简单朴素的逻辑推理能力,去验证自己的发现,获得结论或者进一步提出问题。上面的这些问题,就是这么来的。
    而我们身边正在运行着的这个世界本身,充满无数神奇的事物。瓦特,盯着咕嘟咕嘟冒泡顶起盖子的水壶,研发了蒸汽动力机械。如果不是看到中国和瑞士在人种、气候、食物、语言等方面的不同,闪电怎么会提出这样“国家产生”的问题?如果薛涌的女儿不知道“知识”“书本”“书是人写的”等基本信息,也就不会有“第一个写书的人的知识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不是偶然发现门打开的角度和影子以及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些具体事物,也不会引发娃们的探索行为。
    发展心理学某理论曾经认为,婴儿就是一张白纸,等待大人们填满他们的头脑,当然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儿童并不是静静等待被知识填满的罐子,他们更多的通过观察和发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发展各种能力。或许,我们应该把儿童看作是有一定探索能力的外星人来到这个陌生的星球。有一本书的名字很恰当来比喻他们——《来到地球第一天》,也许我们可以把婴儿看作来到地球的第10天、第300天的外星人,他们对各种事情都很有兴趣,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我们大人,除了在生活中为儿童提供更多探索机会、协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借助丰富的知识类读物,扩展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扩展观察和思考的领域,发展他们在地球上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关于知识类和科普类图书的阅读
    我曾在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参观的时候,偶遇北京密云二年级的小学生们,粗略的估算,他们中80%的孩子选择的是科普知识类图书。
    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来说,一般知识类读物,或者科普类和非虚构读物,既有基本概念、也会讲解一些原理,还可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因此包括对问题的解释和回答。如果能找到涵盖以上三方面的图书,会对儿童的获得知识和启发思考带来一定的帮助。当然如果年龄再往上长,还有更多可以使用的材料。
    很多国家大力提倡知识类或者非虚构类读物的普及,不同国家对儿童阅读中各种文本的比例有不同的建议。美国对中学生读物的建议比例为:文学2:知识类2:说服类2。日本“国际儿童图书馆”有一项服务,他们准备了包含50册图书的包,向全国学校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该书大致内容构成比为:知识类6:传说1:创作绘本、小说1:外文书2。
    但是在我国的正式语文和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要到3年级才有科普文章,当然这跟我们历史上长期重视文学和文学写作有关系。文学或者说虚构类读物在启发想象力、了解人与人、人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提供情感体验、建立信念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因此而忽视非虚构类的读物,是不够科学的,严重忽视了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人认为现在知识更新速度快,有些读物过几年也许会过时。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儿童来说,都需要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许多基础图书都是共同需求的。
    八类图书帮助儿童建立基本概念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能力的儿童,所适合的读物也不同。总结一下,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概念知识类
    ·事物原理类
    ·启发思维类
    ·实验动手类
    ·领域发展史类
    ·人物传记类
    ·职业介绍类
    ·方法论类
    当然这些图书不是绝对分得清的,讲解基本概念的图书也会涉及到一些简单原理,但是在了解原理之前必须要认识相关的概念。
    我们略举例说明。
    (1)概念知识类。这些是我们未来了解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思维的基础。
    扎克伯格给宝贝读的那本《儿童量子物理》就算是基本概念与知识类的,据说作者作为有3个孩子的数学物理博士,还出版了另外几种。如果从理解方面,我并不认为给刚出生的婴儿适合读这个合适,因为他可能连“基本概念里的概念”——“球”“能量”是什么都一无所知。当然作为语言的输入和爸爸分享喜欢的事物这两方面讲,是不错的选择。
    (2)事物原理类
    儿童会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表现,父母可以找来这类书来给孩子看。通过这类书籍,孩子们可以了解身边事物的简单原理。随着知识积累的丰富,儿童的问题可能更深入,更抽象,比如物质世界的运转、星空宇宙、植物生长的奥秘、化学的神奇等,其实这些书籍也都有了。当然很多知识类图书也通过有趣的故事来讲述,比如《神奇校车》《可怕的科学》等。
    (3)启发思维类
    知识的积累是基础,但是仅仅积累知识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学会已有的知识就够了,我们还是为了能够去解决现在还没有答案的问题。所以,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有一些列类似图书的非常不错,比如《令人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其中就有问题:“如果地球停止旋转了会发生什么?”这些事促使你去想象结果,同时也会启发你提出类似的新问题,如果在阅读的时候,父母能够举一反三,再提更多问题的话。
    (4)动手实验类
    质疑的精神非常重要。我们学过的任何知识都是前人提出来的,他们是不是一定正确,有没有有缺陷的地方呢?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呢?事实上,很多以前被认为准确无疑的知识,随着科学的发展被证明是不完美的,比如关于宇宙就从地心说、日心说一直扩展到宇宙星系。所以,亲手做一做检测下非常重要。另外一个原因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了解实验过程繁琐的难度。事实上很多实验你可能得不出书中的结果,因为很多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所以体验这个过程,非常有必要。第三当然也会为将来自己做实验打基础。
    (5)领域发展史类
    其实直到今天,历史对我来说还是一锅粥,关公战秦琼,好玩的很。尽管有各种名言提醒你历史的重要,比如“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等等,但是,我似乎并没有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有价值得东西。
    直到有一天读了一些有关科学发展历史、地图的历史、电影的历史,有所启示,我才真的感受到了解“某种”历史的价值。简略的历史课里只是粗线条的介绍了世界的历史,充满战争、疆域变迁、执政者更替,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都是遥远和,无法与自身当下生活产生关联的,如果只是简单记忆历史知识,那么就更无法引发足够的兴趣,当然也就很难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意义。
    而某些具体更为具体领域的发展历史,特别是人们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这些东西的发展历史中,人们更容易感受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而只有引发我们关注和兴趣的东西,才会真正对我们产生影响。即使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物的发展历史,我们也能逐渐树立一些基本的观念: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不断变化的;历史也会有重复;每一次变化都是在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中进行的;历史既有进步和走向光明的趋势,也充满误解、遮蔽与压制,所以这类书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观念非常有必要。
    (6)人物传记类
    传记类图书大家很熟悉了,这些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经历的挫折、获得的快乐、付出的艰辛等,从而能够被影响和感染,当然一些比较详细的传记也会反映社会的变迁等复杂内容。
    (7)职业类图书类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说实话,当年我进了大学,都还不知道我报的专业未来是干什么,哎,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越早了解,能越早确定自己的兴趣。
    (8)方法论类
    因为涉及的知识基础较深,语言表达严谨,放在后面。虽然在幼儿时期,孩子已经发展出了简单的逻辑能力,但是把这些抽象的理论用严谨的语言表达,并能用它来思考另外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慢慢来,大概要到高中、大学吧。有没有白赚的感觉?一篇文章可以了解从婴儿到高中的知识类阅读建议。
    《统计学》、《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都有助于我们知道如何用科学方法判定事实、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3岁之前,小孩会说的话越来越多,长出来的牙齿也越来越多,长牙和会说的话之间有相关关系,但是不能说长牙的多少是会说话多的原因。(哦,你问我读书跟成长之间有没有相关关系?是不是因果关系?如何验证?一起思考吧!)
    希望以上几类图书,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基本概念,了解事物背后运作的原理,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实际探索,掌握科学的研究和思维方法,树立科学观,因而建立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体系。(作者徐徐风供职于爱阅公益基金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