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百年钟声》:“多声部”书写香港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丁晓原 参加讨论

    《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多声部”书写香港
    《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写作于张雅文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度系数极大的挑战。以《生命的呐喊》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她,擅长个体生命的叙说,由人生故事到“香港沉思”,不仅需要相应的叙事变革和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在叙说中强化理性思考的力量。这部《百年钟声》,成功地将百年的时间维度作为言说的背景和沉思的激发点,“奔跑于现实与历史之间”,历史与现实构成两个音调不同的声部,从而形成一种有意味的对话关系。
    基于特殊表达的意图,选择有价值的质料,对于报告文学的质量保证特别重要。张雅文“不再盯着那些大人物,而是走进香港的各个领域”,“走进民生,走进小巷,走进笼屋,走进医院,走进大学,走进她独特的廉政公署”,视角的特别和开掘的深入,使作者获取更多的鲜活素材,“触摸到香港灵魂深处的脉搏”。而且,作品对于香港的书写不虚美,也不隐恶,多方位、具体地展示香港回归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但也不回避它存在的问题,如零距离地走进底层弱势者灰色无奈的生活空间“笼屋”,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将其中的生存景象推至读者面前,写出了香港的另一种真实。
    《百年钟声》将大叙事和小叙事有机配置。大叙事即国家叙事、民族叙事和香港城市叙事,这与《百年钟声》的主题和题材选择密切相关;小叙事则是支撑大叙事的关于个体的具体叙事。这部作品中许多小叙事成为富有表现力的看点。如“漫长而艰难的中英谈判”一章,父亲“得了健忘症、脑痴呆,到楼道里倒垃圾都找不到回家门”,儿子忙于谈判,深夜下班回家,父亲“佝偻着身子坐在客厅沙发上”,重复着每天都要叮嘱的一句话“你要当心”。这样的细节把香港回归谈判的艰难,把充分内化了的爱国主义精神,写实、写活、写得感人至深。
    很明显,《百年钟声》是一部具有理性力量的作品。这种力量一方面来自作者的主体自觉,“沉思”成为贯穿始终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是通过在具体的书写中强化理性思考的分量。这种思考既体现为整体性的主题阐释,“百年钟声一再警示我们: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要被欺”,也体现为结构的具体安排,作品直接增加了思辨性的主观表达的比重,如第八章“百年钟声敲响了什么”,以卒章显志的写法,解析“香港,带着历史走来”的意义。读着这样的文字,读者会油然掩卷沉思。(丁晓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