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著名画家铁扬继散文集《母亲的大碗》《等待一只布谷鸟》之后,又连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大车上的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1月)、铁扬中短篇小说集《美的故事》(花山文...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散文概念范畴和写作路向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所谓“文化散文”“学者散文”“艺术散文”“智性散文”“女性散文”“休闲散文”“生活散文...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无疑是一部经典力作。从本人的文本细读所见,成就这一经典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汲取古典精华,成就今典名著。尤其是《红楼梦》对《主角》...
“在莎士比亚故居的莎翁塑像前,我曾发下誓言,用我的后半生完成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型。”莎士比亚式的精彩对白,超绝想象的冲突设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十余年后,莫言以...
一、作为“难题”的民众之“美” 如何在遵循政治逻辑和艺术逻辑的前提下呈现出民众之“美”,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左翼戏剧所遇到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不仅仅存在于戏剧中。20世纪...
2022年12月,梅钰的短篇小说《十二连城》获得2019-2021年度“赵树理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可喜可贺,实至名归。 梅钰短篇小说《十二连城》,不到一万五的篇幅,描绘了一幅山洼圪塄的...
钟兆云的长篇报告文学《改变世界的“幸福草”》,收录在《2022报告文学》一书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厚实、有气势的作品,扎实的采访功力使得它时代特色与艺术感...
童莹的两篇小说如初夏傍晚雨后的草坪,散发着青草大口呼吸的味道,是熟悉的草木的清新,也是令人心中发痒的青涩。童莹掬起一捧雨水,放在夕阳的余晖之下,让你看那水世界里的...
中国当代小说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小说的辉煌成就面前,中国当代小说家的写作始终面对着更多的困难,也存在着布鲁姆所说的超越经典的焦虑。目前,当代小说家又...
“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梁启超语),这句诞生于100多年前的话,是我这一年来引用最多的一句,它不仅奠定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更成为清末民初小说合法化的注脚。100多年来,...
长篇小说《浮日》,是吴然近年来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 首先,我十分欣赏这部小说的语言品相。我认为语言之于小说、散文这样的文学作品太重要了。我们读小说,一开始并不知...
创作伊始,林那北曾以“北北”之名撰文,作家不愿声嘶力竭地表述对人、事、物的观点,她更愿意不动声色地将情感融入文章的肌理,去展示不同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精神世界,以绵密...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樊树志著中华书局 《姑苏繁华录》(局部)再现了清乾隆时期苏州各业的繁盛景象。选自《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 江南是什么?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杨成凯先生遗著《古籍版本十讲》,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版本学研究著作,而是以其历年来发表的有关古籍版本的普及性文章与讲演稿为基础编成。文笔轻松流畅,没有连篇累牍的琐...
杨成凯先生(1941—2015)的《古籍版本十讲》,自其去世后一直未见成书,古籍同道已期盼多年。近日经整理者向辉君告知,该书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版本学史上值得书写的...
【图书评介】 “前四史”既是今人认识秦汉三国时代的核心史籍,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人物列传在“前四史”中所占篇幅最大,是今人解读“前四史”及其记叙时代无法...
读王苏辛的小说《冰河》,不免想到典型的灾难片《后天》,陷入停滞的人类社会似乎难逃“冰封”的命运。 但是,不同于传统反乌托邦小说的“科技元凶”设定,《冰河》的末日更多...
关于文学经典阅读的话题,很多人谈过。好像宁宗一先生几年前就写过一篇同样标题的文章。钱谷融先生也曾经特别谈过读经典的问题。我是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工作的,我主要从...
读罢朱婧的一系列留下了自己斑驳影迹的作品后,扑面而来的是知识女性的气息。强调知识女性,我并无意将作家归类或刻下某种标签的印记,而是因为它几乎决定了朱婧这一系列小说...
潘凯雄和我一起步入文坛,不仅一起编报刊,而且一起写文章,我对他太熟悉不过了。他有一种职业的热情,能够敏锐地发现文学现场的新动向和新现象;他阅读作品,总是能抓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