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莹的两篇小说如初夏傍晚雨后的草坪,散发着青草大口呼吸的味道,是熟悉的草木的清新,也是令人心中发痒的青涩。童莹掬起一捧雨水,放在夕阳的余晖之下,让你看那水世界里的斑斓与这斑斓的颤动,璀璨而又扣人心弦。小说流露出的情绪当然是年轻的,饱满、热烈,却也敏感、不安,这或许是年轻的作者的本色。然而,在并不晦涩的结构和内容中,总能隐隐感知到静静潜伏的深邃而复杂的暗流。就像明明是被雨后的青草味道吸引而漫步,却悄然踏入草坪深处那正孕育盘根错节的根茎的土地,脚下有坚硬的震动在与步伐对抗。童莹的小说世界由此变得缤纷而开阔,以生涩悸动为向导,读者走进带有童莹标志的,那并非可以单一论之的情绪世界。 《大红裙》开篇的夏时制首先将还未进入状态的读者带入那个过分短暂也过分充实的年代。我们曾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悄然目睹过那个时代的盛况,曾被那种集体的狂欢和悲情深深打动,但《大红裙》在时代的混沌宏大中开凿出一个透光的缝隙:一个女大学生的时尚梦。这是一个超出以往认知范畴的另类故事,不是经典的苦难兮兮的底层奋斗,无关长期的隐忍、折磨与看不到尽头的煎熬。虽然俄俄和表姐都来自农村,也深受贫穷的限制,但俄俄阳光、开朗,并且坚信自己的决定具有先锋性,也并不以“完美奋斗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坦然地索要有钱男友大卫的资助。这个非典型的奋斗者正如那件大红裙,在向所有人宣告她的大胆与热烈。那是带着“我们的好日子已经开头了”的美好愿景而出发的旅程,是文化与审美初步觉醒的源初记录,是躁动年代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叙事。红裙照亮了女孩的梦,也见证了这梦的破碎,俄俄会继续穿着大红裙追逐梦想还是就此消沉或许并不容易回答,毕竟表姐在电话那头发出了绝望的呼号,但这种不确定性丝毫无损红裙与红裙拥有者曾经的风华。红裙并非只成为某种美好或痛苦记忆的载体,更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呈现了特殊时代个体与历史的融合与罅隙。 相比于《大红裙》暧昧的历史感,《流动的新家》在挑战当下时刻的敏感神经,那些在互联网世界不断引起讨论和争议的话题化作一个孤独女孩的沉静心事。在所有的义正辞严和喧嚣纷扰中,当事者的“意识”在从旧家到新家的路途中缓缓“流动”。小说还原了“内面”(柄谷行人语),还原了那个无视外界存在的自我内心的矛盾与执着,还原了在所有“应该”和“正确”的论说中悍然出走的灵魂。道理总是通俗易懂,情感却时常脱离缰绳,而二者的混沌交错则孕育着无边的孤寂与漫长的错愕。是对是错?是拥有还是错过?熟读Quo Vadis的女孩踏上精神的冒险之旅,在接受何为犯罪何为尊重的规训时,或许正在历经更为复杂的精神煎熬,那关于初夜的幻梦,以及与那幻梦有关的燃烧在内心的熊熊大火。火灭之后,那燃烧后的疼痛与灰烬,铸造了出内心的一片荒原,或许称不上觉醒,甚至称不上成长,只是一个女孩与童贞告别的记忆重现,一个女孩与世界触碰后的“应激”反应。奎恩自此走入真实残酷的世界,在文艺腔调的世界之外,在所有幻象与梦的世界之外。这是一次伤感却郑重的漫长告别,是一次情感与爱的自我教育。 不管是特殊年代的青春躁动,还是当下时刻的敏感脆弱,童莹其实都是在捕捉个体女性的“情绪动线”,这些动线上缠绕着历史的幽灵,也漂浮着都市的雾霾,但都不缺乏主体的意志与行动,读者由此得见其中野蛮生长出的力与美、愁与怨。信仰自己审美的俄俄终究要面对社会的毒打,接受贫穷的事实,但她已然收获了最重要的一年,即被真诚包容和理解的一年,尽情疯狂尽情做自己的一年,当她轻而易举地说出大卫心中所想时,那句“当然是想看看,这里到底有没有你的用武之地”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诘问,上下求索、左冲右突,“打碎了所有和她一起闯出生路”的希冀和豪迈属于虽败犹荣的年代和女孩。即便面对暂时的失败,即便大卫永远不再回来,身着红裙的俄俄也绝不会被长久地掩去风采。而在流动的意识与情感中,在多种语际与文化实践中不断构建自我的奎恩终于迈出脱离迷障的第一步。那些细腻、隐秘的少女的不安,裹挟着新的对于外界与他者的恐惧,填满了去往新家的路程,但奎恩终究顺利抵达,在完成极具现实感的第二针疫苗的接种后,小小毛毯给予的“普世的关爱”在被解构的同时也给予了女孩“虽可耻却有用”的坚实抚慰。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去让情绪流动,只是需要一次“旅程”去丢弃与新生。“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外在的世界终究是他者,对俄俄和奎恩来说,支撑这生命前行的,永远是“内面”,是那不息的欲望与真切的触摸。即便世界混沌,即便坠入梦境,依然可以感知那升腾的倔强与孤傲。大卫可以永远不再回来,但时装公司总有一天会开起来;奎恩搬入新家可以依然心有余悸,但那份慌张与自我责备永远不会再袭来。俄俄和奎恩或许都可以轻轻吟诵西川的诗句: 一个宇宙的诞生不始于一次爆炸而始于一次花开 你若快乐就在清晨开呀 开出隐着血管的花朵 你若忧愁就开放于傍晚 因为落日鼓励放松和走神 或者就在忧愁里开放苦中作乐 就在沮丧和恐惧和胆怯里开放见缝插针 心有余悸时逆势开放 你就释放出了你对另一个你的狂想 是的,开花,开花,在混沌中开花,被时代浪潮掀翻在地后开花,被生活欺骗愚弄后开花,去逆势而动,去大步向前,童莹在所有人历经见证历史的三年后精准捕捉最具当代性的情绪症候,“你就傻傻地开呀/你就大大咧咧地开呀/开出你的奇迹来”。这是对俄俄和奎恩的祝愿,也是对她们的创造者,或许依然有青涩之感,稍显出遣词用句的沉浸式纠缠,但青春的童莹无疑让人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