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张译:做“二传手”演员很美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日报 袁云儿 参加讨论


    从部队会议记录员到五年“北漂”群众演员再到如今“黄金配角”
    张译:做“二传手”演员很美妙
    
    《亲爱的》里饰演韩德忠
    
    《追凶者也》里饰演董小凤
    
    《我不是潘金莲》里饰演贾聪明
    
    《士兵突击》里饰演史今
    “小鲜肉”霸占大银幕小荧屏的时代,还好有张译。
    《士兵突击》里的班长史今,《北京爱情故事》里野心勃勃的石小猛,《追凶者也》里又坏又倒霉的杀手董小凤,《我不是潘金莲》里谄媚的小公务员贾聪明,《少年》里疲于奔命的刑警……多年累积的生活经验与表演相结合,张译塑造出一个个丝丝入扣却又性格迥异的角色。
    不过,这些角色虽让人印象深刻,却都不是主角。“我自己非常清楚,我是非常好的‘二传手’,不是主攻。但‘二传手’承上启下,也很美妙。”不急于演主角的张译如此说道。
    演员张译
    每部戏都会改剧本
    陈凯歌赞张译“戏比天大”。贾樟柯因为看到张译在电影《亲爱的》中的表现,便敲定他出演《山河故人》。作为最早与张译合作电影的导演之一,杨树鹏更直言,张译就是他的一个宝,是最能理解他的演员,“不管你要什么戏,张译都能给你。”
    从长相上看,张译并不帅,甚至可以说有点普通。然而,就是这张大众脸,让他在表演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当演员十几年来,他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演绎的角色几乎没有重复的类型,民工、士兵、刑警、杀手、煤老板、文人……千人千面,演啥像啥。这与他对表演的走心密不可分:他给角色写人物小传,像做解析几何一样画下人物的命运走向图,为角色设计标志性的动作和台词。更重要的是,他以一颗敏锐的心观察生活,为表演注入最真实的养分。
    在冯小刚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里,张译饰演法院庭长贾聪明,尽管才几分钟戏份,却演活了一个为了仕途无底线谄媚的小公务员,在一众男演员中尤为出彩。张译透露,对这个角色之所以理解到位,就是因为生活中真正见过这种人。“一顿饭工夫,对别人的称呼就变了四次:最开始领导长领导短,过一会儿变成‘王总’‘李总’,后来开始叫老大,最后结束时假装喝多,就直接叫‘哥’‘你是我哥’。”把这类人的表现往角色身上加,就有了神形兼备的贾聪明。
    都说演员忌讳表演时改剧本,但张译说他演每部戏都会改剧本。《追凶者也》里有一场戏,张译饰演的杀手董小凤要去追杀一个小混混。他跟着小混混上了大巴车,在颠簸中,与旁边的一位女乘客靠着睡着了。结果等他醒来,小混混早已下车。气急败坏之下,董小凤扇了女乘客一巴掌。这一幕,观众笑得声最大。
    张译透露,一开始剧本中没有打嘴巴这个动作,他觉得董小凤睡着了的情节虽然好玩,“但没有那么好玩”。“怎么才能更好玩、更符合他当时的心情呢?打自己肯定不行,打司机也不行。谁让他睡着打谁,那就是旁边的乘客大姐了。”张译把自己的想法跟导演曹保平一说,曹保平乐得不行,最后出来的效果特别好。
    出演《士兵突击》走红之前,张译有过一段长达五年的低谷期。在战友文工团没戏可演,他奔走于北京的各个剧组,给人家送照片、递简历。跑组五年,他一直都在演员金字塔的最底层:好的时候能当上特约演员,不好的时候就是群众演员,“我还在坚持,只是想用跑剧组这件事来证明我是一个演员。”
    表演没有出路时,张译也写剧本,短剧、话剧、小品、电视剧,只要有活儿都写,当“枪手”也不在乎。他的作品还登过《剧本月刊》,在全国拿过银奖。因为当过编剧,表演时他能从角色中跳出来,以客观的第三方角度看表演,一旦发现感觉不对就找原因,看问题出在哪。“如果是剧本有问题,那就要改。”张译的语气十分坚定,“因为我做过剧本,知道某句台词糊弄不了演员,至少糊弄不了我。”
    “网红”张译
    文笔好都是被逼的
    “作为演员拍吻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电视剧里的枪是真的吗?”“男演员拍电影的时候涂口红吗?”这些普通观众陌生又好奇的问题,在张译幽默的解答下,显得妙趣横生,令人莞尔。在社交网站“知乎”上,张译如今可是拥有28万粉丝的“大V”“网红”。拍戏间隙,他敲下一段段文字,聊拍戏趣事,讲从影经历,朴实诙谐的文笔大受网友欢迎。
    这种写作并非心血来潮。百度贴吧“士兵突击吧”就是张译创建的,他的账号叫“士兵突击”。他还当了一年多的吧主,发过好多帖子,至今在贴吧都是一段佳话。2006年他开了博客,写过好多文章,还出过一本名为《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的书。
    但他却说:“写作这件事,轻易不会有人有这种嗜好,基本上都是被生活逼的。”
    张译的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是语文老师。知识分子家庭一般都重视教育,他家也不例外。尽管张译从小“痛恨文字,极其厌恶”,但母亲还是希望他在文字上有所发展,逼迫他参加征文大赛。“然后她发现我写得一无是处,只好代我动笔,一举拿下全国三等奖。”张译开玩笑说,如果以后帮自己的孩子写作文,好歹要拿一等奖,“也不太丢人”。
    在部队时,领导认为张译演戏不行,看他文笔不错,字儿又写得好,便让他当会议记录员。部队每天都开会,当时不流行电脑,所有材料都是他用手写的。几年下来,累计的纸张高达一米半,他中指握笔的地方都塌下去了。在这样的训练下,张译的公文是全团最好的。领导劝他,说反正你也演不了戏,转文职当干事也是一条出路。无奈那时张译已爱上表演,就给家里打电话诉苦,谁知父母闻听,拍案叫好。几天后他便收到了父亲的包裹,打开一看,两本书:《实用公文》和《公文写作技巧》。
    “猫奴”张译
    每只猫都有好多名字
    张译爱猫是出了名的。他家目前有七只流浪猫,其中还有一只是从清华大学捡的“高学历猫”。他管这些猫叫“自己的孩子”,给它们每一只都取了好多个名字。“长子‘果子’,又叫‘果然’‘果不其然’,法语名字叫‘珂赛特’——就是《悲惨世界》里那个小女孩。长女‘布袋’,又叫‘不然’‘不以为然’,俄语名字叫‘布拉吉’。”当问及为什么要给猫取这么多名字时,他反问:“人也有很多名字呀,学名、昵称、外号……为什么猫不行?”当过将近十年兵的他原本见不得脏乱,希望一切井井有条,但面对他的猫宝贝们,只得由着“孩子们”把家里弄乱。
    对猫痴迷,是因为他觉得猫集中了女性身上的一切精华:妩媚、神秘、优雅、灵动、若即若离……
    小时候的张译腼腆内向,父母让他当众表演节目,他都脸皮薄得不敢演。在娱乐圈浮沉这些年后,凭借良好的口才和从小的文化积淀,人前的张译谈吐风趣,妙语连珠,绝对算最会说话的演员之一。前两天在电影《少年》首映发布会上,他频爆金句,调侃郭晓东的反派角色是“本色出演”,夸余男身材好,还假装抱怨杨树鹏剪掉了他和余男的激情戏,调动起整个发布会的气氛。
    但私底下的张译,却显得沉静许多。接受采访时他一直低着头,低沉而缓慢地说话,极少与人有眼神交流。与绝大多数名人一样,他对媒体有一种天然的防备意识,声称自己记不住以前说的话,对过去所写所说“不认账”,因为他一直在“成长变化”。
    不过,他始终坚持自己是演员,“不具备明星的能力”。很多人好奇他如何在浮躁的娱乐圈保持淡定,他的回答是:“没有必要刻意保持,生活阅历促使我变成了一个相对冷静沉着的人,顺其自然就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