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千年前的管理学密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未知 安东 参加讨论

 
        金庸1959年创建《明报》,从此每天一篇社论,对时局变化之预测,无不精准,观风云于未动,料巨变于未然,令人啧啧称奇。何以神奇若此?金庸解释: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编撰此书,是教给皇帝治国之道的——说到底,其实讲的是管理。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从茫茫史海中择取经典案例,让日理万机的皇帝能快速洞悉历朝历代在国家管理中的损益,从而把握管理秩序是如何建立、运转与失灵的。虽然卷帙浩繁,可这实实在在又是一本管理学的速成教材。
     吾友宋守山,本科学中文,硕士读经济与管理,精研传媒,好读史书。闲读《通鉴》时,被他看出历史与管理交合的枢纽,奋然提笔,积数月而成一书,名为《资治通鉴管理日志》。如果说《资治通鉴》是一本管理学的速成教材,那么《资治通鉴管理日志》可以算是这本速成教材的精编本。司马光以如烛之目从浩若烟海的史料里海选出的案例,宋守山再度遴选,敲定与当代商业社会共通性最强的二百余例,逐条解读、分析,从管理学角度给出言简意赅的建议,既易懂,又实用,适合置于 案头、枕侧,每日闲暇时读上几则,当有进益。
     《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却比它们更具管理学价值:编修《春秋》的孔子、撰写《史记》的司马迁、创作《汉书》的班固等人,骨子里其实都是学者,谈起 治国,虽也可侃侃而论,但难免有些隔岸观火之感;唯独司马光,宦海沉浮,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实打实的政治家与管理者。
     史学家唐德刚一样对《资治通鉴》推崇备至,说:历史实在是一切人文学科的总根。离开历史,则一切人文学科皆是无根之花,《通鉴》既是诸史精华之荟萃,则 《通鉴》也是通向一切诸家经史子集的总枢纽;掌握此一家,则其他诸子百家之杂学,自能脉络畅通,无往不利。这段话其实在说一个字,道为何物?天地 万物运行的规律,也可以说通晓万事的密码,对于古往今来的中国社会,《资治通鉴》堪称一册洞察世情的密码本,读懂了这个密码,不敢妄言无往不胜,多少会有 事半功倍之效。
     又拿金庸来讲,他直言对他一生最具影响的书正是《通鉴》,往往躺在床上休息时,信手拈来就看。他用《通鉴》给予他的敏锐眼力书写时评,令《明报》声誉大振,《明报》的发行量在1968年迅速突破12万份,以后稳定在10万份左右。这不正是独具慧眼的金庸从《通鉴》中读出的商机?
     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或许少有人会有时间、有闲情去啃完数百万字的《资治通鉴》,宋守山的《资治通鉴管理日志》一书此时便体现出价值来:轻阅读,也可有大收获。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回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