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魏晋文人讲演录》指瑕(4)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七)对“禅让”的定位
    禅让是一种政权的转移形式,出现于我国社会的早期,也就是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而自夏朝也就是禹治理天下之后,便进入了阶级社会,政权的转移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军事民主制下的禅让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家族制的统治,最高权力的继承人只在家族内部选择。(第146页)
    这段话并非引自某部典籍,而是作为客观描述出现在文中,言之凿凿,似乎上古中国确有“禅让”其事。有关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古书多有描述,如《史记·五帝本纪》讲:“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于天下。”先秦的儒家、墨家、纵横家及后世的文人学士对先王禅让的千古佳话无限向往,并主动地为之添枝加叶,套上层层光环。近年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如见于郭店一号墓的《唐虞之道》、《穷达以时》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收录的《容成氏》和《子羔》都言及上古的禅让。然而无论传世文献还是考古遗存,有关禅让制的文字均系后世回溯性的描述,缺乏信而可征的直接证据,至少目前还只能属于传说的性质。其实,历史上否定禅让存在的文字也并不少见。先秦儒家孔子之后的两大代表孟子与荀子就都持否定的说法,如《荀子·正论》明言:“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法家著作《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则直言尧根本没行禅让,只是因为年老力衰而被篡位的舜所“偪”。古本《竹书纪年》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指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他还认为禅让的传说乃是“这时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的”(《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古史辨》第七册)。虽然禅让的说法是否出于墨家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但顾氏关于禅让之说产生原因的辨析不无道理。王莽代汉,以及汉魏、魏晋之际的“禅让”把戏,大有前代典籍中的相关描述可以为之提供模板,却并不能说明禅让是上古时代的客观事实。
    (八)悼亡诗盛行过吗?
    后来就形成了一种文体,“悼亡”便成了诗中的一个门类,在汉魏六朝非常盛行。(第153页)
    专门哀悼亡妻的“悼亡”诗的确在潘岳之后形成一个诗歌门类,但如果说“在汉魏六朝非常盛行”,显然就不对了。潘岳是西晋人,他的创造不可能倒着流行到“汉魏”时代去,“六朝”中的东吴也不能计算在内;而东晋南朝时代以“悼亡”为主题的诗作除了梁代江淹的《悼室人》十首、沈约《悼亡》诗之外,其他并不多见。汉魏六朝时代哀祭类文字相当盛行,悼亡诗却似乎谈不上盛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