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以后,她还记得,有天晚上,“他一吻她,一阵强有力的痉挛在他胳膊上流下去,可以感觉到他袖子里的手臂很粗”。三十多年了,他的肉身感一直跟着她,从前看《今生今世》,觉得作者大概有些甲亢,对照《小团圆》看,却是写实。所以,当九莉想:“这个人是真爱我的。”我们对她完全没经验的爱情涌起同情,也恨不得献上全部祝福,那一刹那,她讲出希望战争不要结束的话,我们也是昏沉沉软无力。 乱世儿女,能抓住的只有这点身体感觉了。有意思的是,从前似乎不鉴风月的张爱玲借着《小团圆》,几乎是有些天真地表白说,我也历经沧桑:堕过胎,疼痛过,洗过米汤味的内裤,而且,被人欺负过,在公共汽车上,后来成了著名戏剧家和文化领导人的荀桦就“乘着拥挤,忽然用膝盖夹紧了她两只腿”,当然,这感觉很脏。 而在这两种身体感觉之间,站着一个燕山,当年可考可证的影星加导演。他们的感情在九莉看来,像是补初恋的课,但是虽然,他也曾经“把头枕在她腿上”,她也担心过怀孕,两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小说中那句话,“掬水月在手”,还没开始就流掉了。 没流掉的只有邵之雍。她真是爱他至深,否则,第一次见到邵之雍的侄女秀男,“俏丽白净的方圆脸,微卷的长头发披在肩上”,她不会马上直觉到:“她爱他叔叔。”而这个秀男也真是配得上一个奥斯卡配角奖,她没有什么台词,每次出场,都是作为陪客出现,不是陪叔叔上场,就是陪巧玉出现,但她每次出现都带给九莉压力,令九莉两次隆重意识到,她爱他叔叔。所以,这个在《今生今世》中被小周小范压倒的人物,在《小团圆》中却盖过了小康巧玉,不知道这是张爱玲有意的声东击西,还是邵之雍当年的围魏救赵,反正,这是《小团圆》中张爱玲最把握不了的一个人物。对小康、巧玉,九莉还能说出口,要邵之雍选择,是我还是她,但对这个秀男,张爱玲只有接受,而就是这个秀男,半个世纪过去,说起张爱玲,总结说:“人蛮长,不漂亮。” 人蛮长,不漂亮的九莉,在邵之雍离开后遇到燕山,他笑她:“你这人简直全是缺点,除了也许还节省。”她微笑,心里大言不惭地说:“我像镂空纱,全是缺点组成的。”《小团圆》其实也是镂空纱,张爱玲本意要《小团圆》和《对照记》一起出版,准备在华丽的家族史上东镂一片,西镂一块,不过,人生的奇妙仿佛也就在这里了,缺点组成的张爱玲一直在赢得读者,而她本人对他们家族传奇不遗余力的去魅最后也镂空成纱,他弟弟对他们继母的感情是真的吗?二婶三姑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 关于《小团圆》,一直有告诫的声音说,不要搞对号入座,而且有不少作家名人出来示范说,看,可以从“张爱玲的时空观”“张爱玲的反高潮”“张爱玲的意识形态”等角度对这部重要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当然了,在关于张爱玲的博士论文已经满仓满谷的年代,《小团圆》可以用所有的后现代方法论进行解读,而且,你看,张爱玲的技巧多么圆熟,进出历史,全是四两拨千斤,而且那气度,就是小说中的台词,“不喜欢现代史,现代史打上门来了”。但是,让我们现场问问人民大众吧,《小团圆》应该怎么读?互联网会排山倒海告诉你:验明正身!查明真相! 让我们接受人民群众的趣味吧,老实说,《小团圆》在今天的出版,讨论遗嘱或背叛,讨论小说艺术或价值都意思不大,这本小说,最大的创新就在于它有力地发展出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的日夜》中,张爱玲嚷嚷说“我的人民,我的青春”,那是虚的,但《小团圆》中一个细节记载说,她被人问道,识不识字?让当时特别渴望融入人民群众的九莉感到一阵惊喜,这是实的。因此,就用最朴素的方式接受《小团圆》吧,韶华老去的张爱玲已经没什么野心,前前后后出场的近百个人物,既是一次小说的团圆,也是一次历史的团圆,而在张爱玲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也在这里完成终极见面,难得的是,小说结尾记录的是她只做过一次的梦:青山木屋蓝天,阳光下满地书影摇晃,松林中出没着好几个小孩,都是她的。然后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 张爱玲说:“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子善老师看到这里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挺感动的,我觉得普罗能接受这样的爱情,其他的,就用草根的方式暂时睁一眼闭一眼喽。 当年,邵之雍被九莉的文采吸引,打定主意去找她,说,就算这文章是男人写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现在看看,能发生的的确都发生了,而张爱玲最好的地方是,她用最好的关系定义了他们的关系,《小团圆》至终不出恶声,非常了不起。而如果今天我们还要紧紧夹住他们,那就是荀桦作风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