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声音 >

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任重道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丁石庆教授访谈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民族报 尚大超李寅 参加讨论


    
    丁石庆教授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提古拉村调研时,与82岁的鄂金山老人交流。 丁石庆供图
    编者按: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此,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成为这次“语保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6年,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的指导,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民委组织专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分布和差异情况,制定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总体规划(2015-2019年)》,计划完成420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含濒危语言)的调查任务。
    由于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复杂性,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全面负责协调和统筹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力量来推进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为此,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并成立了由校内外少数民族语言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工作委员会,负责重大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
    国家已吹响了抢救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号角。那么,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和发展现状如何?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丁石庆。
    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各民族群众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亟待相关部门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
    记者:丁老师,您好!去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通知》,您认为这一举动与以往的语言保护工作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丁石庆:与以往的语言普查工作及语言保护工作相比,这次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调查工作起点高、规模大、财政支持力度强、调查手段和调查方法更为先进。这是继1956年我国开展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以来,一个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规模空前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其突出特点表现为,学术上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组织上的社会化与协同化。
    通过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的实施,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现状尤其对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摸底和深入调研,为制定新时期的民族语文政策和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语言国情信息和相关依据。开展这项工作,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文事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学术检阅,它能为制定少数民族语文学科建设的科学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记者:您长期关注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及保护情况,尤其是北方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使用及保护情况,据您观察,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持及保护现状如何?
    丁石庆:我对语言保持的研究,缘起于我对达斡尔语各方言使用现状的长期田野调查与跟踪研究,之后我的研究对象陆续扩展到了鄂温克、鄂伦春、锡伯、撒拉、俄罗斯、保安等北方人口较少民族。根据我们的调查材料显示,北方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使用现状较为复杂,不仅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个民族内部也因不同方言区、不同居住格局等原因导致语言保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重叠和不平衡的现象,甚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母语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北方人口较少民族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点:一、各民族均有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的人群,甚至有不少母语单语型人群。二、绝大多数母语人群兼用母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三、各民族聚居区内存在着数量不等的母语家庭和母语社区。四、他们对自己的母语保持着浓厚的感情和较强的忠诚度。五、语言保持模式各具特色。六、承担保持和传承本民族语言这一使命的人多数已高龄化。上述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也可类推至我国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
    我认为,一个民族的母语使用情况固然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但它和母语人的主观态度更为密切。如果一个民族里的多数成员都具有浓厚的母语保持意识,并努力营造使用母语的环境,那么,这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他们的母语及文化。因此,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中,民族内部成员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的语言保护行为对语言保护工作将起到关键作用。当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不仅需要各民族群众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亟待相关部门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
    为了保护语言资源和它承载的文化,我们有必要在语言资源还未濒危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记者:当前,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面临哪些挑战?
    丁石庆:挑战之一: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传承、保持现状令人堪忧,部分语种的保护工作收效甚微,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面临消失的危险,时不我待,抢救工作迫在眉睫。挑战之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对承担这一任务的单位、组织者和课题参与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挑战之三: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党和国家的远期规划和长期行为,具有巨大的可持续运作空间。因此,我们急需培养大批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优秀人才。
    记者:语言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一旦消失就无法重新恢复,这意味着民族文化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目前,受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您认为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
    丁石庆:的确,语言是一种特殊资源,是文化的载体。为了保护语言资源和它承载的文化,我们有必要在语言资源还未濒危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近年来,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向内地流动,语言适应问题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语言适应是文化适应的重要基础,它影响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如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面临着如何保护母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现实问题。近年来,在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村落里,许多留守青少年的母语能力正在极速弱化,他们的家长对此表示担忧和无措,并认为:若自己民族的语言消失了,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自己深感无奈。以上这些问题在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调查和研究,探索解决方案。
    为了很好地记录和挖掘每一种语言所储藏的重要文化信息,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少数民族母语人保持、保护和传承母语的积极性。
    记者:您认为应如何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学习、传承本民族语言的热情?
    丁石庆:这个问题已困扰我多年,它是语言学工作者,尤其是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和学者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挤压,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做出了建立在实用主义立场上的选择,他们认为放弃母语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这样做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其他语言。“母语无用论”的观点在民族地区普遍流行。实际上,如何激发本民族群众学习、传承本民族语言的热情,这是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可做的工作很多,可实施的渠道也很多,关键是需要民族内部、政府和相关部门、社会各阶层、专家学者等多方配合、统一步伐、整合资源,实施有效、常态和可持续的策略。
    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首先,应该从专业视角和应用角度宣传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要澄清母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要说清保护和传承母语的意义。其次,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少数民族群众保持、保护和传承母语的积极性,并向他们提供相关知识和策略支持。 
    记者: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促进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丁石庆:为确保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高质量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配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及中国语言保护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协助拍摄“留下乡音,记住乡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宣传片”“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纪录片”;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现场推进会”提供和汇总少数民族语言调研工作材料、遴选少数民族语言发音合作人代表等。二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程培训。2016年,我们分别组织了七次三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民族语言调查培训与交流活动”。三是把好选点、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关,确保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截至目前,少数民族语言调研专项任务稳步推进。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全力投入到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各项工作中,力争顺利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