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事件文学理论探微——“理论之后”反思文学研究的重建(3)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文艺理论研究》 尹晶 参加讨论

    三、生命事件:生成
    在德勒兹(和瓜塔里)那里,“生命”不是个人的、有机的生命,而是质料—能量流所特有的“非个体、非有机的”力量,它推动质料不断地生产和创造差异,通过无始也无终的生成来生产事件,或让生命事件在新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中现实化,从而在“受限制的空间”中,在“不可能”的环境中,与贯穿于其中、决定其行动的各种权力关系不断交锋,“在不可能之间描绘出一条道路”(Deleuze,Negotiations 133)。德勒兹(和瓜塔里)所谈到的“生成女人(becoming-woman)”“生成动物(becoming-animal)”“生成儿童(becoming-child)”等一系列生成,都是这样的生命事件。生成之所以不断地创造生命事件,或推动生命事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进行新的现实化,就是为了摆脱社会对人们规定的大民族身份,促使他们进行真正的生命实验,以创造出偏离标准的身份,增强事件本身的解域潜能,从而质疑和反抗既定的社会秩序、规范、习俗等。
    “生成女人”是在传统的男人和女人范畴之间创造出一条逃逸路线,将性别编码解域化,以让人逃离男人占统治地位的父权制权力结构,逃离以男人为标准的主导价值,从而让生命事件进行新的现实化。在印度女作家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中,我们看到阿慕通过生成女人质疑和僭越印度的古老礼法:她不顾禁止高种姓女子与贱民男子跨越种姓相爱的礼法,爱上了贱民维鲁沙。而他们相爱不仅是由于身体的、性的吸引,而是因为他们具有同样的反抗精神,可以共同反抗偏执狂的欲望(paranoid desire),后者全面有效地限制、疏导生命的欲望之流,将其辖域在特定的范围内,从而形成和维持大民族身份和既定社会秩序。而阿慕正是因为与维鲁沙相遇,才“生成”了“女人”:就在他们四目相对的短暂时刻,“历史乱了脚步”,维鲁沙看到了阿慕是个女人,这是他一直被禁止进入的事物,“被历史护目镜弄模糊的事物”。在此刻,在维鲁沙的眼中,阿慕不再背负着父权制和种姓制度强加于她的道德束缚,也不再是一位离过婚的母亲,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分子”女人,“微笑时有着深深的酒窝”,有着浑圆、坚实、完美“棕色肩膀”(164)。正是通过生成女人,阿慕才有了新的生命体验,才让生命事件在印度的现代社会中进行了新的现实化。
    “生成动物”是解域人/动物的二元对立,让人逃离“人之形象(the image of man)”对人的一切规定,将人类文化解码,从而解放被辖域化在“人”之形象之中的非个体、非有机的生命,通过新的欲望生产、新的生成,让生命事件根据新的社会状况、现实条件现实化。在库切(J.M.Coetzee)的《耻》(Disgrace)中,作为殖民者后裔的白人女性露茜·卢里通过“生成狗”进行新的生命实验,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南非将生命事件进行新的现实化,从而摆脱自己面临的生存困境。在被三个黑人强奸之后,露茜以一种更适合新南非的方法解决此事:她不像以前的白人妇女那样向警察告发强奸者,要求逮捕并惩罚他们,而是向父亲指出“在眼下,在这里”,这件事完全属于她的个人隐私,与白人群体无关(125),她无意进一步加深白人和黑人之间的仇恨;她也没有接受父亲的建议离开非洲去荷兰,或者到“一个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去重新开始生活”(227),而是选择继续留下来,并且留下因强奸而怀的孩子。她决定把自己的土地转给佩特鲁斯,并且嫁给他,以换取他的保护。她开始学习“像狗一样”地生活,即从真正的一无所有开始生活,“没有办法,没有武器,没有财产,没有权利,没有尊严”,就像那些没人要了的狗一样(229)。如巴顿(Paul Patton)指出的,生成也许是“转向真正的后殖民社会的唯一可能的形式”(112)。②
    在《水之灵的归来》(The Return of the Water Spirit)中,奥诺里奥通过“生成工人”让生命事件在独立之后处于后殖民状况之中的安哥拉现实化,以摆脱他“无家可归、无法养家糊口”的生存困境。奥诺里奥曾是安哥拉的执政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塑造出来的大民族工人:他曾是被“一党制纪律严明的官僚制度塑造出来”(42)的“模范工人”(79):他“总是其他人的榜样”,在红色星期六总是“第一个主动要求工作”,是“第一个加入公司人防组织的人,曾因抓住试图偷窃公司财物的小偷受到表扬”,是执政党坚定的追随者(78);他曾兢兢业业,小心翼翼,是个“保守工人”,是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模范积极分子(96)。但后来他住的楼房倒塌了,而他凭那点可怜的工资盖不起新房,因此只能铤而走险,在公司债务数目上造假,以收取少得可怜的回扣,但他第一次造假就被老板发现了,因此不得不辞职;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妻子指责他像那些官员一样腐败,坚决要跟他离婚(77—78)。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他开始进行生命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偏离了标准的大民族身份,不再是那个“怯懦的、循规蹈矩的工人——党的模范积极分子”(96);他完全摆脱了统治阶级所灌输的那一套观念,不再看待一切时都忘不了“权力和权力主义”(98),而是变的“桀骜不驯,热衷于新思想”(96),若昂甚至认为他足以成为当时公民运动的领袖(98)。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学通过描写各种生成,即对生命事件进行各种新的现实化,以描绘逃逸路线、描绘“实验-生活”的生命之线(Deleuze and Parnet,Dialogues 47),从而创造出“未来的民族”,该民族的身份是“暂时的,处于创造的过程之中”(Colebrook,"Introduction" 118)。因此,致力于描绘生命事件的文学不是要表现一个已经完全存在的民族,而是要创造出一个新的民族,表现一个潜在的、正在形成的民族,而这正是文学的最终目的,即在谵妄(delirium)中释放出“对健康的创造,或对某个民族、也就是对一种生命可能性的创造”(Dleuze,Essays Critical and Clinical 4)。这就需要不断的欲望生产、不断的生成,即不断地让生命事件在新的社会状况、新的历史条件中现实化,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此才能发挥伊格尔顿所提出的“文学伦理学”的功能。那么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生命事件,并将它们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的?而读者又是如何才能理解这些生命事件,并让它们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