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事件文学理论探微——“理论之后”反思文学研究的重建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文艺理论研究》 尹晶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理论之后》中对曾盛极一时的各种后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文学理论要重新回归文学本体,要在道德和伦理等宏大问题上进行建构性的反思。本文试图在伊格尔顿提出的“文学伦理学”的基础上,在其理论反思所凸显的“事件”的基础上,将吉尔·德勒兹和阿兰·巴迪欧的“事件”哲学概念结合起来,继续推进伊格尔顿对理论的反思,尝试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事件文学理论。事件文学理论关注的是作家作为事件的忠诚主体通过语言事件表现生命事件,关注的是读者作为事件的忠诚主体接受这些生命事件,通过自己的生成让它们颠覆日常生活中的规则、习惯、风俗、标准等等。因此可以说,这正是伊格尔顿所期待的“文学伦理学”。
    关 键 词:事件/小民族语言/生成/忠诚主体/事件文学/小民族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3162016ZYQA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尹晶,清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外交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印度英语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
     
    一、理论之后“事件”的凸显
    在各种后理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谈论文学何为、文学的意义何在?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2003年出版的《理论之后》(After Theory)中,着力批判了欲望化、官能化、肉身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包括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后理论,并重新对理论进行反思,而他提出的“理论之后(after theory)”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但“理论之后”既非“后理论(post-theory)”,也非意味着“理论终结(end of theory)”或“反理论(against theory)”,实际上伊格尔顿期待的是理论不再迷失在纯粹的解构之中,而是能够在道德和伦理等宏大问题上进行建构性的反思,他从古典的“德性伦理学(virtue ethics)”出发,为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指出了一条发展出路。在2012年出版的《文学事件》(The Event of Literature)中,他继续对文学理论进行反思,指出文学理论通常有两种看待文学作品的方式:一是将文学作品看作“客体”(object),是一个“封闭的符号体系”(如新批评),或是关于“其活动的更完整、更具动态性的观念”(俄国形式主义),或是“一种功能体系和结构整体”(布拉格结构主义者)(188—89);一是将文学作品看作“事件”,因为不同读者的阅读行为会改变文本符号,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会生产出截然不同的意义(191—92)。
    伊格尔顿进一步指出,文学作品的悖论就在于它既是“结构”,因为它“不可改变、自律圆满”,又是“事件”,因为这种自我圆满“永远处于运动中,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现”(201)。伊格尔顿用“结构化(structuration)”解构了这一悖论,指出结构化调节“结构与事件”,它是“活动的结构,不断根据其努力实现的目的、以及一直在产生的新目的重构自身”(199)。而文学作品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呢?伽达默尔谈到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作品本质的见解时曾说:“艺术作品的存在不在于去成为一次体验,而在于通过自己特有的‘此在’使自己成为一个事件,一次冲撞,即一次根本改变习以为常和平淡麻木的冲撞”(105),因此作品“本身也就是一事件”(107)。D.阿特里奇(Derek Attridge)认为“事件”具有“差异性”“奇异性”,文学作品创造的事件只有改变并重塑某种既定规范,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为新的意义、身份和生活方式创造可能性,才堪称具有文学意义的“事件”(55—60)。伊格尔顿借助阿特里奇的思考,指出文学艺术的宝贵之处在于“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重新变得可见,从而让这些价值受到批评和修正”(91),因此他期待的是质疑规范的“文学伦理学(literary ethics)”,指出文学的价值则在于“逃离结构,破坏系统”(99),通过“修复人类现状……通过揭露我们赖以生存的规范、准则、传统习俗、意识形态、文化形式当中的任意性本质,文学作品才能完它们的道德使命”(103)。①
    无独有偶,“事件”具有的差异性、奇异性、偶发性、独一无二性也正为当代法国哲学所看重,虽然德里达、德勒兹、利奥塔、巴迪欧等哲学家对“事件”的理解与伊格尔顿并不相同,但就“事件”具有的破坏、颠覆功能而言,他们的思想却不谋而合。在伊格尔顿那里,文学作品要完成其道德使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的阅读行动,但他并未具体言明作者、语言究竟如何创造了事件?这些事件究竟是什么?读者如何被这些事件影响?以及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这些事件质疑并重塑社会规范?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的目的是什么?在伊格尔顿提出的“文学伦理学”的基础上,在他的理论反思所凸显的“事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借助德勒兹(和瓜塔里)和巴迪欧的“事件”哲学概念,继续推进他对理论的反思,尝试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事件文学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