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法分析的第二个初始起点及语言象似性(8)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 陆丙甫 刘小川 参加讨论

    语言类型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察就是VO和OV语序分别跟使用前置词还是后置词密切相关。这可以从和谐的角度去解释,因为 VO跟前置词短语都是核心居首的结构,互相和谐;而OV跟后置词短语都是核心居尾的结构,也互相和谐。但这一相关性跟“联系项居中”也有密切关系。如OV语序往往使用后置词作为宾格标志,结果就构成[宾语-后置词-动词]这样的结构,其中后置词作为联系项正好居于中间位置。 
    如果我们把结构体看作一个以核心词为坐标原点的轨层结构,就可以把语义靠近原理广泛地运用于所有含有一个核心的多项式向心结构。例如: 
    
    单独地看,例(27a)中的“张三”和“李四”各自都至少有(27b)中的五种所指解读[3],那么,例(27a)数学上可能的解读有20种,即20重歧义。但是由于这些解读所指跟核心“书”的语义关系近远有别(越右边关系越紧密、内在、稳定),“张三”获得的解读必须在“李四”所获得的解读的左边。这样,就只有10种可能。如符合这个语义近远区分的“借者的那本内容的书”(张三借来的那本关于李四的书)成立,则颠倒过来而违反语义近远顺序的“内容的那本借者的书”(关于张三的那本李四借来的书)就不成立。[4] 
    必须注意,语义靠近不是一般意义的语序问题,因为它实际上跟反映时间先后的水平线性顺序无关,而是空间距离性的。如英语中形容词定语都前置于核心名词,而状语通常都后置于核心动词,因此下例内容对应的三个定语和三个状语,其线性语序正好相反。 
    
    “表达内在性质的成分在内层,表达外在特征的成分在外层”(陆丙甫1993:94),显然是最容易把握的编码形式。语义靠近象似性本身,还可以进一步加以认知的解释。语义靠近(语义关系密切)的主要标准是稳定性。如上例中,“结构性的”损坏是内在的、最客观稳定的。“神秘”、“不幸”是外在的,而且是不稳定的,因为对破坏者说来则是有幸的成功,也并不神秘。就“神秘”和“不幸”而言,认知性的“神秘”比价值判断性或情感性的“不幸”位于更内层,因为价值判断更加因人而异。语义上跟核心名词关系越是稳定的定语,跟核心名词一起构成的结构体的整体性也越强;为了反映这种整体性程度的差别,也就越需要紧挨在一起。 
    语义靠近的单位,共现的概率较高,而我们的认知机制偏爱把共现率高的成分看作一个连在一起的整体,这样可以简化我们的认知。如“那本有趣的科普读物”的三个定语中,“科普”跟“读物”本身内容有关,是最稳定的性质,“有趣的”有某种程度的因人而异的主观性,而“那本”最不稳定,在另一个场合就会说“这本”。如果我们把关系比较稳定的成分组合看作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可以简化我们的认识。同样道理,一个名词带数标志和格标志,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很可能这个数标志相对稳定,而格很可能变化,一个名词在连续的话语中出现,很可能第一次在宾语位置,第二次就在主语位置了,但是数不大会变。因此数标志总比格标志更靠近核心名词,这样编码可增加认知单位及其信息组块的稳定性,减少不需要的变体。 
    前面说过,语义靠近原理的本质是空间距离性的。它跟表层时间性的线性语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只有间接的关系,这表现为其空间对称性在时间性线性语序中表现为对称性的。但是这种间接关系却能极大地限制表层语序的可能性。如由“时位、时量、处所、工具、方式”和“核心动词”这样6个成分组成的语序,可能的排列有6×5×4×3×2=720种。但是由于这些状语跟动词的语义关系近远不同,受表达这种近远区分的轨层的限制,可能的排列就降到了2×2×2×2×2=32种(陆丙甫2012a)。可以说,轨层结构为语义靠近象似性提供了一种比树形图远为形象的描写手段,并且也凸显了核心词在表达多项结构中语义靠近象似性时不可缺少的作为坐标原点的这一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