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法分析的第二个初始起点及语言象似性(7)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 陆丙甫 刘小川 参加讨论

    屈承熹(2005:14)用例(21)说明汉、英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别:汉语总是按照起点到终点的时间顺序排列,英语不是。 
    
    其实,英语中具有论元关系的成分之间并非绝对不受时序象似性的影响。例如: 
    
    英语动词go虽然可带起点和终点这两个论元,但是凸显的是终点而不是起点,表现之一是终点比起点更难省略。或者说,跟起点比,终点与动词关系更密切。因此,终点也就有靠近动词的倾向(见下文2.4节“语义靠近象似性”)。所以,例(21a)是更常规的语序。例(21b)的存在本身已经反映了时序象似性对常规语序的干扰。当起点和终点分置动词两侧时,两者跟动词的距离近远差别就因为不那么直接而被淡化了;于是时序象似性作用就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如例(22)的明显对比所示。下面是一组类似的例子: 
    
    可见,时序象似性在英语论元之间也起作用,不过表现比较隐蔽,需要我们通过转换等方法去把它们诱发或提炼出来[2]。可见最基本的语言共性总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再看一个时序象似性的例子: 
    
    例(25b)是(25a)的汉语对等直译,却是不合格的句子。原因何在?看来就是因为英语原句符合时序原则,但是汉语对等直译句却违背了时序象似性:“告诉经理”这一事件的表达还未完成,“经理打电话给消防队”这一后继事件的表达却已经先完成了。因而只能意译为(25c)这一符合时序象似性的句子才合格。 
    2.4语义靠近象似性 
    “意义上关系密切的成分在结构上也靠近”这一“语义靠近”动因(也称为“距离象似原则”)提出很早,但是早期文献一般都用于两项式结构中。例如: 
    
    其中“我”跟“书”的关系是可以让渡的,跟“爸爸”的关系是不可让渡的。前一种关系比后一种关系因不那么稳定而较疏远,语义关系的疏远导致结构距离也比较疏远,因此更需要“的”去增加前后部分的距离。 
    以上“我的爸爸”中的“的”若也看作一个词项的话,实际上已经牵涉到三项式,而在这个三项式中,“的”可以看作一个联系“我”和“爸爸”的“联系项”(relator)。这反映了“联系项居中”原则(Dik 1997:40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