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长颈鹿”在华命名的故事(附照片)(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文汇报 邹振环 参加讨论

    “麒麟”是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一种独角神兽,也可以写作“骐麟”,简称“麟”,麟的形状类似鹿或獐,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或以为雄性称麒,雌性称麟。这一神奇动物,具有趋吉避凶的含义,被尊为“仁兽”或“瑞兽”。民间一般用麒麟作为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因此有送子麒麟、赐福麒麟、镇宅麒麟等。至于麒麟究竟是何形状,古人亦不得而知。汉代砖上的麒麟图案,是头上生有肉角,尾如牛尾的动物,形象与鹿类相近;魏晋南北朝的麒麟形象多为头长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与狮、豹的形象更为接近。古代传说中只有盛世才有“麒麟”出,这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兆,而《春秋》哀公十四年有“西狩获麟”,射杀麒麟被视为是周王室将亡的预兆。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与“麒麟贡”有关的进献活动有七次。第一次是榜葛剌国(今孟加拉)的新国王进贡了一头长颈鹿,引发了朝野轰动,因为中国人从未见过这一形态和习性的动物。百官们虽然稽首称贺,不过当时朝臣对麒麟究竟是何种动物还很难确定,或称“锦麟”“奇兽”;或称“金兽之瑞”;《天妃灵应之记碑》中称“麒麟”“番名祖剌法”,应为阿拉伯语的音译,郑和的随员费信所著《星槎胜览》称“阿丹国”作“祖剌法,乃‘徂蜡’之异译也”。而“徂蜡”可能是索马里语“Giri”的发音,将之与“麒麟”对应,实在是郑和或其随员聪明的译法,因为用“麒麟”来译索马里语“徂蜡”,形成音意合译名,堪称完美。可以向世人表示上有仁君,才有此瑞兽的到来。明成祖自然非常高兴,令画师沈历作麒麟图,并作《瑞应麒麟颂并序》,献上“麒麟颂”的还有杨士奇、李时勉、金幼孜、夏原吉、杨荣等诸大臣,《瑞应麒麟诗》汇编起来厚达十六册之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