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句首话题中核心名词的角度看,那么可以说:中动词V是主语NP中核心名词(N)的施成角色(如:画[图])、功用角色(如:骑[自行车])、行为角色(如:[小家伙]跑)或处置角色(如:数[钱]);评述语AP中的核心形容词是主语核心名词N的直接评价角色(如:[车]快、[刀]顺手),或者是核心名词N从其施成角色、功用角色、行为角色或处置角色上继承来的、间接的评价角色(如:[骑一自行车]轻松、[画一图]容易、[小家伙一跑]快、[数—钱]省事)。这样转换视角来看,整个中动句的各个构成成分(主语核心—状语核心一谓语核心)之间在语义上联系紧密、协调自洽,而且文气贯注。 4.4 从名词的物性角色看话题结构的语义联系 话题结构(主要是主谓谓语句)是汉语比较有特色的句子形式,其中的无根话题(dangling topic)跟述题部分往往没有直接的句法、语义联系,这给我们分析这种句子的句法、语义联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例如: 上面句子中画直线的部分是话题,它们跟后面述题中的核心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没有句法、语义上的选择限制关系。这样,话题和述题好像是各自为政、没有关联的两个部分。但是,我们在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分明能够感觉到这些所谓的“无根话题”跟后面的述题是根茎相连、血脉相通的。原因就在于传统的理论观察的基点是谓词中心论,这种单向度、粗粒度的描写体系抓不住无根话题句的结构机理。 现在,有了名词的物性结构理论,我们就可以充分地观察、描写和解释这种无根话题句的结构机理。比如,例(13)的述题中的主语“鼻子”是话题“大象”的构成角色;例(14)的话题“水果”是述题中宾语“香蕉”的形式角色;例(15)的述题“五块钱一斤”隐含了动词“卖”,这个隐含的动词“卖”是话题“这种豆子”的处置角色;例(16)的述题部分的主语“消防队”的功用角色是“救火、防火”,话题“这场大火”是动词性成分“救火、防火”的受事性成分;例(17)的述题中的宾语“短期班”的功用角色是“教/讲授知识”,话题“电脑使用知识”是动词性成分“教/授知识”的受事性成分;例(18)的述题中的宾语“加座”的功用角色是“坐着[乘车、看电影]”,话题“今晚的获奖电影”是动词性成分“坐着[乘车、看电影]”的受事性成分。可见,名词的物性结构知识,对于分析复杂句子的句法、语义关系、对于说明复杂句子的语义推理和理解的机制,都有很强的解释力。 4.5 从名词的物性角色看准定语句的合格性条件 朱德熙(1982:146)发现,准定语修饰名词然后做主语形成的句式(简称:准定语句),跟相关的主谓谓语句和动词重复句具有变换关系。例如:(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