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方言》中的少量的同源词作为建立方言音系的主要依据是很危险的。就以“迎”和“逆”来说,《方言》卷一:“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曰迎,或曰逢。”如果说“逆迎”是系统的对应,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怀疑:(一)说某方言将阳部读成铎部,另一个方言将铎部读成阳部,在《方言》之外的材料,例如秦汉韵文中没有其他可靠的材料予以证实。(二)就是《方言》内部也无法找出其他的关东方言铎部字和关西方言阳部字对应的例证。(三)如果关东方言将阳部字读成铎部字,那么关东方言有没有阳部字;反过来说,如果关西将铎部字读成阳部字,那么关西方言还有没有铎部字?(四)秦汉时代距离原始汉语肯定比今天近得多,各方言之间语音的差别应该也比今天小得多。一般说来,今天的方音区别应该比秦汉时代要大。今天的汉语方言入声韵系统地转化为阳声韵,或者阳声韵系统地转化为入声韵的情况也是极其罕见的。难道秦汉时代真是这样系统地转化的吗?至于以非同源词为同源词,去建立秦汉的方言音系,那更不可信。 看来,假定《方言》所记录的方言之间的同源词共同语的一个词在不同方言的不同读法,因而是严整而系统的语音对应规律的反映,据此去寻求秦汉时期某些方言的音系,这是有问题的,我们应该寻找别的方法探讨秦汉方音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