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试论汉语吴方言状态补语构式形成——语言接触与重新分析导致的语法化(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殷都学刊》(安阳)2013年 龙国富 参加讨论

    3.2汉语传世文献中带“著”的完成体构式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著”单用作谓语,句子的中心意义指某地附着某物。如:
    (5)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国语·晋语》)
    汉代,“V+著”结构出现。如:
    (6)如必有所悬著,足有所履。(《论衡·雷虚篇》)
    该结构中的V一般为静态动词,句子中心意义表示动作行为的附着。“著”在动词后面作谓语,表示“附着”义,与动词构成连动构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二世纪到六世纪),汉语南北方言出现语言上的差异。⑧根据当时的语言使用情况,鲁国尧(2002,2003)将汉语分为三个方言区。
    三世纪,有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第一方言区,亦即北朝通语区。该方言区是现代北方官话方言的源头。
    四世纪,北朝通语进入南方地区,形成以淮南至江南北部为中心的第二方言区,亦即南朝通语区。该方言区是现代江淮方言的源头。
    五、六世纪,有以丹阳、常州以南为中心的第三方言区,亦即吴方言区。该方言区是自丹阳以南的现代吴方言的源头。
    在语料方面,本文先选取《周氏冥通记》、《世说新语》、《玉台新咏》、《南齐书》、《吴声歌曲42首》等,作为南朝通语和吴方言的代表材料,⑨再选取《齐民要术》、《法华经》、《杂宝藏经》、《悲华经》等,作为北朝通语和北方方言代表材料。⑩
    A.处所“”构式产生
    不管是南朝通语和吴方言,还是北朝通语和北方方言,都出现有带“著”的处所构式。相对南朝通语和吴方言而言,该处所构式在北朝通语和北方方言中的使用频率要高。在北朝作品中出现11例。而在南朝作品中,此类格式只出现3例。如:
    (7)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世说新语·德行》)
    该格式中,“著”有“附着于某处”的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其论元有施事和处所,动词是静态动词,如“坐”、“悬”、“藏”等。结构的中心意义表示施事的某种动作或状态附着于某处所,产生处所构式。该构式与例(6)这类结构一脉相承,由于“著”前面是静态动词,后面所连接的是处所,因而致使“著”具有表处所的功能。
    B.致使移动“”构式产生
    该时期又出现有带“著”的致使移动构式,北朝作品中出现16例,而在南朝作品中,此类格式只出现6例。如:
    (8)是时大臣即持我身,送著城外旷野冢间。(《悲华经》卷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