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叙实性的本质——词汇语义还是修辞语用(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修辞学》 陈振宇 参加讨论

    下面让我们代入“O=S”,看看第一人称问题(下页表9)。
    从表面上看,这里说话者“一定”认为XP为真了,如“我很后悔/不后悔没考上”中“我”都应该认为“自己没考上”,所以第一人称确实大大加强了“后悔”类动词的叙实性。不过,是加强而不是绝对化,实际上,传信因素可能破坏这一格局:
    
    (20)甲:你后悔吗?
    乙:我不后悔!因为实际上我已经考上了。
    乙所说的“后悔”不是来自自身的亲历或认识过程,而是由甲的话语世界传递而来的信息。显然,甲认为乙没考上,并且甲认为乙也认为自己没考上,所以问乙是否后悔的事。作为“非我”的知识,乙对此进行了完全正当的挑战。
    (21)我真傻,后悔什么?!原来我已经考上了!
    说话者过去认为自己没考上,过去后悔;过去的后悔者S1与现在的言说者S2其实不是一个人,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进行批驳,是完全自由的。
    (22)假如我后悔自己没考上,那就真上了她的大当了!因为我实际上已经考上了,本该快快乐乐地享受美好时光才是!
    假如我不努力一点,将来一定会后悔的。⑧
    同理,假设的“我”S1并非说话者S2。
    “后悔”类的其他一些成员具有比动词“后悔”更强的叙实性,例如“奇怪”,一般而言我们会觉得下面两句中说话者都认为“李四没考上”是真的:
    (23)李四没考上真的很奇怪!
    李四没考上一点也不奇怪!
    “奇怪”是个二价形容词,有两种句法格式,“对O而言,XP很奇怪/不奇怪”和“O很奇怪/不奇怪XP”,其论元是感到奇怪的人(O),以及使人感到奇怪的事物(XP)。(见下页表10)
    表(10)中,“奇怪”类动词的诸意义都与说话者无关,所以应该可以自由挑战,如:
    (24)对妈妈来说,李四没考上真的很奇怪!/妈妈很奇怪自己的儿子(李四)居然没考上!……其实李四是考上了,家里穷,上学就意味着一笔新的借债……他不愿意告诉父母罢了。
    与其他“后悔”类不同的是,“奇怪”类动词的说话者常常与奇怪者同一,即有“O=S”关系,例如“我很奇怪/不奇怪XP”或者直接说“XP很奇怪/不奇怪”,据此有表11(见下页)。
    第一人称得到了很强的叙实性,因为此时是说话者认为认识XP为真了。更进一步的是,在句子中O不出现时,默认O为说话者(S),或与说话者持同样观点的人们,因此很难构造“S1、S2”分离的积极修辞语句,所以叙实性更加不容易失去。这正是例(23)的情况。当然,叙实性极强并不等于完全不会失去,至少在以下例子中“李四没考上”是可以挑战的:
    (25)父亲:儿子(李四)的成绩一向很好,没考上真的很奇怪,也许他其实是考上了,只不过故意告诉我们没考上罢了。(李四告诉父母他没考上——基于他人言语的传闻)
    如果说李四没考上的话,那就真的很奇怪了,莫非他是考上了,只是不告诉大家?!(基于假设的演绎)
    
       
    “叙实”是句子意义的一种类型,既与谓词本身的词汇语义有关,也是一种语用修辞现象,由多重因素触发。在词汇语义层面,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叙实谓词”。“后悔”类与“知道”类谓词的功能,其实质与其他“心理感知”或“意向行为”动词(如“认为”类)是一样的,都是引入“可能世界”,且这些世界与其主体所在的世界之间是封闭的,不会造成真实性的投射。
    “后悔”类、“知道”类,与“认为”类动词的区别是:前者表达的多层次语义结构中,与从句事件的真值有关的意义层次都是背景,而非前景;而后者则是前景。在叙实性中,起关键作用的语用推理机制是“缺省推理”,即在一般情况下,背景信息总是默认为真;当这一意义是来源于说话者自己的信念或认识过程时,它更容易被当作绝对真实的,这是说话者以自身作为世界尺度的结果;当这一意义来源于各种外部信源时,它可以挑战,而其可靠性又根据不同的信源而有高有低。最后,一旦默认的东西被前景化,它就不再具有叙实功能。
    正是语用修辞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叙实现象的丰富多彩,它证明所谓语法或语义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于语用的推理所塑造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