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因子” 在《绿野仙踪》的故事里,美丽善良的小女孩桃乐茜被不期而至的龙卷风带到了另一国度——名为奥兹的矮人国,开始了她的奇幻之旅。而在超自然术语中,有一种“奇幻情况”被称为“绿野仙踪因子”(或奥兹因子),这就是当有些人接触到外星人的时候,会油然而生一种奇怪的平静感。 1983年,英国作家和超自然研究员詹妮·伦道斯参与调查一起与外星生命有过亲密接触的案件。该案件涉及到两个人,一个人看到了外星人的飞船,而另外一个却什么都没看见;飞船出现的地区内,其他人并没有看到任何特殊物体。而看见飞船的那个人却产生了那种奇怪的平静感。对此,伦道斯创造了“绿野仙踪因子”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游离的精神状态。 随着调查的范围越广,采访的人越多,她还找到了目击者一些感觉上的规律:有一种精神上的刺痛感,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呼唤他们,然后声音逐渐消失,剩下一种完全的孤立感。伦道斯认为,这是目击者只关注某个物体,而将自己(或意识)与现实脱离开来,中断了大脑和外部世界之间信息的正常流动,就像去往奥兹这个魔法国度一样。 此外,根据案例分析她还产生这样的想法:也许是外星飞船周围有一个“影响区域”,只有在该区域内的人类才能看到飞船。 “第三类接触” “第三类接触”指的是“人与外星生物接触”中的一类,由美国天文学家约瑟夫·艾伦·海尼克首先提出。海尼克是位UFO专家,被认为是以科学方式研究UFO和其留下痕迹的奠基者。 历史上,美国空军曾主导过3个不公开的UFO研究计划(信号计划、怨恨计划和蓝皮书计划)来调查UFO。1948年,海尼克被信号计划雇用。一开始,海尼克对于UFO目击报告持怀疑态度。后来他对于UFO的观点慢慢发生改变。在检查数以百计的目击报告后(包含一些可信的目击证人,例如天文学家、飞行员、警察、军人),海尼克的结论是一些报告是可信的。在UFO的调查上,他开始像对待其他科学现象一样严肃了。1966年,他认为UFO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并告知相关科学委员会组织应认真对待这件事。并提出了人与外星生物接触的不同程度,他只提出了前三类接触:第一类接触是目击一个或多个不明飞行物体;第二类接触是目击一个或多个不明飞行物体,并给目击者及周遭环境带来相关的物理反应;第三类接触是目睹一个有生命的外星个体。 此后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其他4类接触,将与外星生物的接触扩展到7类。包括:第四类接触,人类直接与UFO或外星生物接触,其方式有被劫持、检查、进行实验等;第五类接触,指人类去寻找外星人,试图与他们联系;第六类接触,指目击与不明飞行物有关的人或动物的死亡;第七类接触,与外星人交配,并产下“混血儿”。(据《大科技》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