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幸福在哪里?》导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匙河袁萍萍 参加讨论

    
    《幸福在哪里?》,[韩]金喜卿 著,[韩]池研俊 绘,薛舟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给世上的孩子欢喜
    匙河 浙江师范大学动画系副教授
    你如何想象这样的日子?
    每天早晨,是麻雀敲打着窗户把你叫醒。于是你也像它们那样四处张望,叽叽喳喳,打量着这个又老又斑驳的世界,仿佛它还是新的。那我们玩什么好呢? 1、2、3,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钟?红灯、绿灯、酱油灯……
    哦不,亲爱的孩子,你得先去上学。连用色那么明亮、温暖的画家艾瑞克?卡尔都说:“家象征着温暖、安全、有玩具,被一双手紧紧地抱着;学校则是一个奇怪和陌生的地 方。 我相信从家里到学校的过程,是童年的第二大创伤。”的确,从家里到学校,你得独自一人穿过密密匝匝的人群。可是鸽子会来作伴,看,它们好奇或惶惑地在鞋丛中穿梭,“咕咕、咕咕”,也许在跟你说话:“别害怕,一会儿就到了。”“哦,当心!”你相信鸽子会说话吗?在《夏洛的网》里,一位睿智的医生说:“我从来没听说过动物会说话,不过这不证明什么。很可能有只动物曾经私底下对我说过话,可我没听到,只因为我没在意。孩子们比大人更在意。”所以,即便你急着赶路,没听见它们说了什么,也可以在心里说声“你好”——你是在你是在向整个世界打招呼!
    你想知道几点钟,大座钟里就飞出布谷鸟,“布谷、布谷、布谷”,好像时间就在它灵巧的舌头上。时间可不在我们的舌头上,它更愿意和我们齐头并行。你不必急着赶到它前面,也不好意思落在它后头。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就得熟悉时间的节奏。但真没想到,布谷鸟只是在告诉你:“三点了,要给花儿施肥了!”孩子总把大人眼里的琐事当成了不得的大事。不过,照料一个小小的生命,对它负责到分分秒秒,难道不像工作一样严肃?
    害怕无聊是吧?一个人的时候,还有啄木鸟可以找。“嗒嗒嗒、嗒嗒嗒”,那敲击树干的古老声音四溅开去,火星般点燃你周身的寂静,仿佛永不熄灭。那就跳个舞吧,跳什么都好。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就得学会自得其乐——即便孤独,也不怕寂寞。
    睡不着的时候,有多少只猫头鹰够你数啊。不过这恐怕比数羊要难一点儿,因为猫头鹰的眼珠子总是转来转去。就不知道它们唱起催眠曲来是否更麻烦。好在它们是黑夜的主人,不怕黑的你没准就骑着不怕黑的它们飞向月亮。
    骄傲的时候,孔雀像流丽的焰火一样在你眼前绽放。那也可以是一生持久的光华,如果你始终珍重自己,即便有些日子星月无光。
    雨点由燕子“啾啾、啾啾”地从天上带来,“吧嗒、吧嗒”地落入你心间,一个温柔的季节就涨溢开来,你的心房也就宽广得成了没有岸的河。
    如果想去看海,试着呼唤海鸥。大海就呼啸着涌入你螺壳般的耳廓,你就听到了远方。
    如果在盛夏,黄鹂会带来清凉的歌声。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美,只要你以足够的耐性来消受。
    如果树叶凋零,鹬鸟会哭泣:“不要走,不要走。”可有多少人无法挽留,有多少心无人问津?当你长大,看着一个又一个秋日消逝,请记得:一个又一个春天也接着到来。
    如果面对冰天雪地,看着喜鹊踩出来的一朵朵小小梅花,你就知道冬天那悄无声息的踪迹落在哪里。你快活地把雪人留在喜鹊身边,尽管一个会融化,一个会飞走,但是生命中的每一个时日都值得铭记。
    在《山海经》中,青鸟是神秘的信使;在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中,它是爱与同情,看见它就看见了幸福。当你长大,你的爱与同情也会羽翼渐丰,那么青鸟飞来,问你:“幸福在哪里?”你以为幸福拥有青鸟的颜色与声形,并且总是从远方飞来?不,幸福无处不在,任由你怎样观看、倾听、触摸、倾诉……“挖去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见你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没有脚,我能够走到你身旁/没有嘴,我还是能祈求你。”(里尔克《挖去我的眼睛》)谁能剥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乐趣、信念和希望?谁能阻挡我们忠贞不渝地走向幸福?幸福就像无坚不摧的士兵,严严实实地驻扎在你心里。
    十二只鸟就像十二个月,按着时令和秩序到来,生生不息地环绕着我们,陪伴、给予、安慰、医治……如此丰饶、厚实,那正是幸福的密度。可你首先得打开心,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像打开清晨的第一扇窗。然后你欢悦而沉静地打开这本洞洞书,把手指伸入那一个个小小的洞孔,就像探入时光的窟窿,你会摸到橙黄的阳光、匆匆的步履、花儿的芬芳、舒缓的舞曲、黑夜的宁静、分别的感伤……而另一些孩子,也可以欢悦而沉静地触摸那针尖般细细密密的盲文,感受到故事里的幸福,更感受到他们自己心的跳动——那十二只鸟,那世上值得珍重的一切,都要“给世上的孩子们欢喜”(陈黎《根据马太福音的受难/激情诗》)
    照进黑暗的光芒
    袁萍萍 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上个月的阅读课,我给孩子们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夕阳西下,晚霞慢慢褪去,星光和灯光渐次亮起。文末有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本来我以为这个问题没什么好回答,结果一个小女孩的答案却让我很惊讶。
    “我喜欢文中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里有光,我喜欢光。”
    有时,我会尝试闭上眼睛,感受孩子们的世界:闭着眼睛起身,原地转一圈再坐下;闭着眼睛下楼;闭着眼睛,朝前走,估计自己走到了某处再睁眼印证;闭着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说话的声音、空调的声音、跳绳的声音、打篮球的声音……
    闭上眼睛之后,整个世界都不同了。各种声音变得清晰,走路时腿颤巍巍的,坐下时觉得不稳,非常不安全。是的,仅仅是尝试闭上眼睛,就已经产生了一种不适的感觉。再想一想孩子,他们每天担惊受怕,他们的焦灼和恐惧是常人的多少倍呢?
    即便充满焦灼和恐惧,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仍然需要“正常”应对。一年级便住校,独自睡觉没有母亲陪伴;起床、穿衣、叠被,无须督促自觉完成;打饭、打开水,一点儿一点儿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写作业,积极努力不懈怠……岂止正常,他们的自理能力甚至超越同龄的正常孩子。
    读写盲文是孩子们一进校要学习的首要技能。盲文是注音符号,不是 “汉字”象形的表征。在英语、韩语等使用注音文字的国家,盲文的使用率更高。汉语中一眼就能从字形上看出意义的词,盲孩子则需要反复念叨才能确定语音和意义。同样“睁开眼睛”四个字,在 28方一行的盲文里需要用去11方,几近用去半行。一页纸的汉字换成盲文要三页,所以每本书又厚又重,不方便随身携带。孩子们读起来不能一目十行,阅读同样内容的汉字,花费的时间要长许多。每年市场上的汉字新书都以成千上万本的速度出版着,而盲文读物却一直少而陈旧,孩子们除了课本几乎无书可读。
    幸而科技发展,有了有声书,这几年,有声书教学也发展成了一种趋势。
    从孩子们读一年级开始,我给他们下载各种故事,网上适合他们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有声书这几年几乎被我下了个遍。早期他们需要短短的童谣、童话、神话,后来他们喜欢文字量较大的儿童小说、动物小说等。这几年,儿童阅读推广工作成果卓著,儿童文学作品有详细分级。我希望孩子们多了解、多读,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可当我上网一本一本找有声书时,问题随之而来,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没有人朗读。既有版权问题,又缺少愿意来读的人。放任孩子们去听广播,会随机听到品质令人担忧的故事。后来我发动周围的人帮孩子们朗读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一开始接受的人很多,但过了几天,大家不约而同地不再和我谈起这事,最后不了了之。这件事做起来有太多困难,我也只能无奈地回到有什么有声书给他们听什么的状态,再也不敢奢望把我认为好的书带给孩子们。
    这是我们班的阅读现状,却不是所有盲孩子的阅读现状。知道《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我不知道我是谁》《小黑鱼》这些图画书的,全校只有我们班;读过金波、顾城、金子美玲、泰戈尔、纪伯伦的诗的,全校只有我们班;读过《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草原上的小木屋》《小红马》《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等儿童小说的,全校只有我们班……有的教师不会下载故事,有的教师等学生主动提出要求才给他们听故事,更多的教师不知道该给孩子听什么故事。这些行为无可厚非,收集资料本来就是课堂教学之外的事情,更不要说大多数教师认为听太多故事会影响学习。阅读推广在盲孩子中需要更长时间。改变以往教学上的观念,真正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真的十分困难。
    有一次,说到起床,一个住校的男孩说,早上听见电灯突然有“嗞嗞”的声音,就说明学校送电了,可以起来啦。这起床的方式真是闻所未闻!另一个男孩说,每天早上听到鸟儿远远地叫着,就知道该起床了。这起床的方式多么诗意!接着他模仿鸟儿的声音,问:“老师这是什么鸟儿呀?”这个问题要是现在问我,我就拿出《幸福在哪里?》,告诉他们这本书里有十二种鸟儿,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本书,看看你的鸟儿是“喳喳”“咕咕”,还是“布谷布谷”“嘀哩哩”地叫着吧。孩子们读到最后一页问:“老师,青鸟是什么鸟儿呀?”我会开心地说,那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本叫作《青鸟》的书吧!
    盲孩子渴望接纳、渴望光明,渴望黑暗之中有一双扶起他们、引领他们的手。对于坐在家中,缺乏交际,难以接触新鲜事物的盲孩子,那双拉起他们奔跑的手,带来风的自由,是黑暗中的一星光亮。黑暗中闪烁的光点越多,孩子们越有体验新鲜的机会,越有战胜焦灼和恐惧,变得开朗的可能。
    这光,就是青鸟,是故事带来的幸福啊。
    孩子啊,我也喜欢光,并且更愿意给你们带去光。
    作者:金喜卿(Kim Hee-kyung),韩国儿童文学作家,曾经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学习哲学和艺术史,与波兰插画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合作的《心的房子》一举夺得2011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她的文字清新优雅,仿佛是充满爱的哲学诗。在读研究生时,她加入了“我们的眼睛”艺术盲文协会,给有视觉障碍的孩子上美术课,帮他们办作品展。在韩国,除了盲文教科书,几乎没有适合视障儿童阅读的书籍,所以她萌生了为这些孩子写故事的念头。
    绘者:池研俊(Chi Yeon-jun),韩国画家,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版画专业。韩国首尔国际图书艺术大赛获奖画家,作品在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展出,代表作有《城市的魔术师》《请你告诉老师》。喜欢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工作的时候很有幸福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