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作家印象 >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互不理解是种族问题一贯的隐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张宝岭译 参加讨论


    
    《黑女孩/白女孩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写过很多书,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清到底写了多少(足有100多本)。作为一名作家,她的创作面很广,她既写长篇小说、短篇 小说、诗歌,又写文学评论,还写非小说类作品。欧茨的小说《黑女孩/白女孩》讲的是两个大学室友的故事以及其中一个的神秘死亡。《时代周刊》记者就小说中 所体现出来的种族关系、作家的创作瓶颈等与欧茨进行了对话。
    《时代周刊》:您是一位了不起的多产作家,请问您的秘诀是什么?
    欧 茨:我不觉得我是多么了不起的多产作家。我总觉得自己写得太慢,写得总不如期待的好。别人说我写得多,也许只是我用在写作上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已。
    《时代周刊》:您体验过创作上的瓶颈吗?
    欧 茨:肯定体验过。如果我不做那些背景资料的准备工作的话——我想这就是电影行业里所谓的前期制作——我肯定会思维瘫痪,无从下笔。我必须收集资料,做大量笔记,有些材料就是直接从书刊上剪下的纸条,然后我才有可能写出作品的第一段。
    《时代周刊》:在您的新作中,两位主人公——黑人女孩米内特,白人女孩詹娜——互不理解。请问这是对美国种族问题的一种隐喻吗?
    欧 茨:这是个一直存在的隐喻。我认为可能黑人比白人更能意识到这一点。白人自由主义者有时就领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理解这一事实:对于一个黑人,从本体论和 存在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其实,米内特没有按照白人的标准来界定自己。除了强烈的基督教精神和家庭观之外,她几乎没有按照其他任何东西 来界定自己。我想,对于很多白人来说,当听到黑人说“真的,我不在意你”,“真的,我不在乎你是否喜欢我”时,他们是非常迷惑不解的。
    《时代周刊》:请问是什么令您对黑人的经历深有同感的?
    欧 茨:我在纽约州北部长大,在洛克波特上学,就读的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黑人。他们当时生活在一个叫下城的地方,这地名听起来令人生厌。白人大都愿意居 住在非闹市区。这些孩子性格活泼,个性很强,简直是令我着迷。显然,他们那时生活在一个种族隔离的城市里,但我对此并不知晓。现在的孩子真的不怎么了解那些陈年往事。
    《时代周刊》:同您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死亡也是这部小说的中心内容。为什么在您的作品中有那么多关于黑暗和暴力的描写?
    欧 茨:人们总是问我这个问题,但他们似乎并没有真正阅读过这些小说。其实并不是很多,一部小说中,这样的内容所占的比例也就是1%。我主要是写暴力的后果,特别是写妇女和儿童遭遇暴力时,如何应对暴力,并变得坚强。
    《时代周刊》:您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您认为文学创作是可以教的吗?
    欧 茨:我们不教作家写作。他们来参加我们的学习班时,就已经是作家了。从根本上说,我们所做的就像是编辑干的活。我认为文学创作是教不会的,你不可能教出一个艾米丽·狄金森或莎士比亚来。作家是天生的。
    《时代周刊》:你丈夫是你的作品的第一读者吗?
    欧 茨:我没有第一读者。有时候我把写好的作品搁在一旁,放它几年,为的是对它产生一点距离感。当我重新阅读时,我更像是一位编辑或者读者,而非作者。《黑女孩/白女孩》是几年前写完的,然后我就把它放在抽屉里了。创作常常是写时要富有激情,而审读和修改时则必须非常冷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