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1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2013年第5期 陆丙甫 应学凤 参加讨论

    周韧先生提醒笔者注意生成语法对动词短语中“前多后少”这一形态现象的分析。该学派基于格理论的解释是,动词后的名词可由动词赋格,提到前面后只能由旁置词(前置词或后置词)赋格,因此就需要带旁置词(Li,1990)。这个解释进一步启发我们去思考为何论元前置时不能受动词赋格这一问题。而{V-N}组合的“前松后紧”正好为此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动词只能赋格于跟它结合最紧密的论元性从属语,也就是紧靠它的后置论元。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格形态和旁置词都可以算形态标志,但是旁置词的标志度更高;况且生成语法的格主要指抽象格,并不一定都有语音形式作为标志。 
    上述分析都只适合于动词短语,无法解释名词短语内部的形态不对称。对此,我们必须另找原因,下面两节所谈动因就同时适用于名词短语。 
    4.2 基于距离-标志对应律的解释及其他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节律松散度和形态标志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基本趋势就是节律越松散,形态标志度越高。假设节律的松散跟形态标志度之间的上述相关性不是偶然的,那么,这或许能用“距离-标记对应律”(陆丙甫,2004a)的引申去解释。事实上,结合松紧可以看作距离远近的一个方面,结合越松散,可以说距离越远,因此就越需要带标志两者之间关系的标志。陆丙甫(2004a)讨论“距离-标记对应律”时,主要指“相对距离”,即比较不同从属语跟核心的距离差别。这个对应律可以自然扩大到“绝对距离”,例如同样是论元中跟动词结合最紧密的宾语,前置时比后置时跟动词的关系更松散而可以看作绝对距离更大,或者说“绝对结构距离”更大,也就更容易带格标志。这一解释对于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内部的形态前后不对称都适用。 
    此外,后置定语倾向带更多跟核心名词一致的形态标志,也跟它们有较强谓语性(3.1节)有关。通常谓语跟名词主语之间的一致形态多于定语跟核心名词之间的一致形态。当然,这一现象本身的动因又可能进一步追溯到主谓间的结合比较松散并且有较大间隔距离(插入中间的成分可能比较多)。 
    事实上,形态丰富,内部语序更松散、自由,更容易自由扩展(如2.1节提到例子a Chinese sound hard to pronounce中的后置形容词短语很容易扩展成前置时无法采取的形式hard to pronounce correctly),这些现象都表明后置形容词定语有更多谓语性。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Mekeo语中,所有N-A都是歧义的,可以理解为主谓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名词短语(Jones,1998)。按照Paul Hopper的说法(个人交流),也可以说前置形容词定语在更大程度上被收编进了名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