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琴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亲身获得的成功经验是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而多次的失败经历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校以及校外各种环境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是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源泉。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成为学生成功路上的推进者,帮助学生经常性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积累成功经验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标要有可行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制定的目标需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自身的特点,而且在短期内是可以实现的。二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目标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而且是具体的。如有的同学经常说“我要好好学英语”,这只是一种想法,十分模糊。如果换成“每天背会5个单词”,“本学期期末考试英语成绩达到90分以上”,目标就明确了。三是目标要循序渐进。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制定长远目标可能意义不是很大,近期目标更为有效。可以将学期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到单元目标、每周计划、每日目标等,这样通过过程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终点目标。 此外,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目标不能太高,但是也不能唾手可得,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对于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并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并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合理的目标,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努力实现目标。除了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多下功夫,努力钻研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和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从而增强其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学习策略既有适用于所有学科的通用策略,也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特定策略。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考试等环节,都有一些有效的策略,而且这些策略适用于所有学科。 确立科学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在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环境中,只有部分成绩经常名列前茅的学生才能得到奖励、保持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业中等和学业较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反复的失败体验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渐渐失去自信,甚至造成“习得性无助”。而确立科学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会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与自己作比较,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自我成长,避免盲目的攀比。如果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取得了进步,就应感到自豪,有成就感。 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考核和激励手段。虽然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分数仍然是许多教师和家长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多元化的,应从多元智能的观点来评价每个学生,这样每个学生可能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奖赏。奖赏是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的外部强化。在学生自我效能的形成中,外部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和家长的表扬、鼓励,学校给予学生的各种奖励等,都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能力进行积极评价。尤其对于学业中等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进步,不吝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第2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对学生如何实施奖赏,教师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方式和方法。(赵丽琴) 本文摘自《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