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红楼梦》与《追寻逝去的时光》中的爱情描写(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阿尔卑斯》第二辑 涂卫群 参加讨论

    (二)作为美的象征与欲求对象的女性形象
    由于两位男主人公都是异性恋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对女性形象的描写。
    在《追寻》中,女性作为美的象征出现。在《女囚》中,马塞尔表示,社交聚会往往只因为有几位年轻的女性的到场,而令人难忘。透过马塞尔的眼睛,一方面,小说家充分展现女性的个体之美,如火车站站台上远去的送牛奶的少女的身影,花丛边上的吉尔贝特,神情高贵而清冷的斯代马里亚子爵夫人,房间里的阿尔贝蒂娜的一举一动、乃至她睡觉和从睡眠中醒来的情形;另一方面,他还经常描写女性群体的美,巴尔贝克海滩上的少女群体是小说中最典型的对女性群体美的展现,此外还有几处描写马塞尔从行驶的马车或汽车上观看三三两两的乡间少女和城市少女的片段。在对少女群体的描写过程中,小说家常常显示马塞尔的犹疑不定,不知自己更喜欢她们中的哪一位。
    与马塞尔相去不远,贾宝玉生来便对女子之美非常敏感。透过他的眼睛,时时处处读者都可发现一些美丽的身影和形象,一幅幅美人图。从室内到室外,她们为身边的环境增色。他观看她们的睡姿、她们的游戏、她们的日常活动。在黛玉的闺房,宝玉无意中窥见尚未醒来的黛玉和湘云,宝玉眼中两人的睡相似乎透露出她们各自的性情和他与她们的远近关系:“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掠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第二十一回)。潇湘馆内宝钗、宝琴、黛玉、岫烟围坐在熏炉上叙家常,紫鹃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宝玉名之曰“冬闺集艳图”。在室外,大观圆内一年四季的美景似乎特为烘托这些美丽少女的迷人身姿而设。这些诗情画意的片段,有些已成为尽人皆知的文学典故:黛玉葬花、宝钗戏蝶、藕香榭螃蟹宴后诗会的场景(黛玉垂钓、宝钗以挂花蕊诱鱼、湘云出神、探春、李纨、惜春在柳荫中观看鸥鹭、迎春在花荫下用花针穿茉莉花)、湘云醉卧芍药茵、香菱情解石榴裙、宝玉与众姐妹放风筝。也许是因为爱的缘故,他的感官异常灵敏,特别是对黛玉之香:宝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第十九回)。
    在马塞尔对女性的爱慕中,始终含有性爱因素,无论是对于他渴念出现在鲁森维尔林中的农家少女,还是在巴黎香榭丽舍公园里重逢的吉尔贝特,以及与他独处一室的阿尔贝蒂娜,她们都是他的欲望的对象。在想象中、在游戏中,使他激动不已的是拥抱、占有她们,并接受她们的亲吻与爱抚。在普鲁斯特笔下,男性对女性的爱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青春年少的马塞尔和成熟的男性为代表。在青春年少阶段,爱情与某位女子的独特的美(还需加上她特有的环境和氛围)联系在一起,从爱情中所获得的快感也与这位女子密不可分;而到了一定的年龄,男性便会“从对不同女子的占有中抽离出一种快感,他与她们曾一起品尝这种快感”,并“将这种快感归结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概念,这一概念使得那些被占有的女子从此看上去像是些可以互换的工具,用以满足始终如一的一种快感。”[32]用直白的语言说,第一阶段偏重爱(情)、第二阶段偏重性(欲)的满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普氏的这种划分在曹氏那里同样存在。一方面这两个阶段可用来区分贾府众男子和贾宝玉。另一方面,就宝玉本人而言,则体现为他对女性的爱慕中的两方面因素。如果说对几位姐妹,他的爱更多的是意淫,对于身边其他女子,则远远超出意淫,而有了更明显的性爱因素。从意淫到满足爱欲,似乎对应于女性美的高低与全面程度。如果说,在对林黛玉的“与众个别”的美的欣赏中,精神因素与肉体因素并重,也即意淫与性爱达到某种平衡的程度,对其他女子的爱慕,则更偏重性欲的满足。
    首先来看宝玉眼中的黛玉之美:“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一双俊目[33]。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一见面,他便与她一见如故,宣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随后,黛玉便成为宝玉欣赏女子之美的标准。在黛玉之美中,除了体态的风流袅娜,还含有明显的精神因素,体现在她的忧愁与心灵细腻上。对于其他女性,宝玉则更欣赏他们的肉体之美。如对表姐薛宝钗,宝玉已近乎超出意淫地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呆了。”(第二十八回)对于婢女,宝玉之情则含有更多的性爱成分。如对与他试过云雨情的袭人:“宝玉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第二十一回),乃至宝钗的丫鬟莺儿,“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第三十五回)。看见贾母的丫鬟鸳鸯,他也百般与其亲近:“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便把脸凑在脖项闻那香油气[34],不住用手摩娑,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第二十四回)这一切如果换上小说中的任何一位贾氏男性,试想贾赦、贾琏、贾珍、贾瑞、贾芸,阅读效果都会完全不同;这些人中有已婚者、有未婚者;有宝玉的长辈、同辈、晚辈。从少女方面看,既有宝玉身边的、和他早已试过“云雨情”的袭人,也有他理应保持距离的其他女子。
    综上所述,马塞尔和贾宝玉分享的,除了对某位女性的钟情,还有对少女的泛爱。两位主人公心目中的女性之美,都与女性的独特的性别特征有关。女性之美,首先意味着“骨肉”上的诱人,无论是血色鲜丽的还是略显病态的苍白的肌肤,无论是娇弱袅娜的或是丰满浑圆的身姿,都显示为主人公欲望的对象。其次,她们的魅力,还在于所从事的活动具有明显的非功利的游戏性质,对主人公而言,在刺激性爱的同时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与愉悦。两位小说家在对女性之美的描写中,十分不同的一点在于,曹氏非常看重少女之娇,普氏则更欣赏充满活力的少女。
    在对女性之美的感受上,两位小说家与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和马塞尔之间无疑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作者是过来人,写作本身已使他们与人物拉开了距离,换言之,他们对自己笔下的女性人物的性格、品德有透彻的认识,而不会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她们的美貌上。小说中的人物贾宝玉和少年马塞尔则不然,他们仍沉迷于梦幻。幸亏作者常常采用他们的视角,读者才有可能欣赏到一幅幅生动、清新,不失为诱人的美女肖像。与此同时,也恰恰由于贾宝玉和马塞尔不是曹雪芹或普鲁斯特——作者笔下的贾宝玉和马塞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乃一痴情、纯真而没有多少人生经验的少年,当然对女性的理解远远达不到作者的水平,从而才有可能和身边的众女子演成令人叹惋的爱情悲剧,并引起读者的无限同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