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红楼梦》与《追寻逝去的时光》中的爱情描写(10)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阿尔卑斯》第二辑 涂卫群 参加讨论

    
    [1] 本文中《红楼梦》引文,凡未注明,均采用《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卷首有戚蓼生序,有正书局小字本。简称戚正本)文字,必要时参考《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简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简称甲戌校本;《八家评批红楼梦》,冯其庸纂校订定,陈其欣助纂,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简称冯校本;《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汇校,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简称周校本。
    [2]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Édition publiée sous la direction de Jean-Yves Tadié, Paris, Pléiade, Gallimard, 4 vol., 1987 - 1989. 除注明其他出处,本文中普鲁斯特小说引文根据该版本译出,简称RTP。本文采用周克希独译的这部长篇小说的总译名和各卷译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简称《追寻》。
    [3] 《中国古代文论选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2、347页。
    [4] 转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18页。
    [5] 转引自吕思勉:《理学纲要》,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编校再版,第109页。
    [6] 以上引文见周育德:《汤显祖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87—91页。
    [7] 《古代戏曲美学资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34, —135页。
    [8] 《冯梦龙文学全集[15]》,《情史》(1),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9] 《古代戏曲美学资料集》,第177页。
    [10] 同上,第190页。
    [11] 同上,第363页。
    [12] 在耶路撒冷圣经学院主持翻译的法语版《圣经》中,与“爱”对应的是la Charité一词,其含义可以是:爱、博爱、乐善好施等。新国际版中的英语部分所用的是Love一词,含义为:爱。参见La Sainte Bible, traduite en français sous la direction de l’École biblique de Jérusalem, Cerf, 1956,及《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协会,1992年版。
    [13] 参见上述两版《圣经:哥林多前书13:4—7》。
    [14]《去斯万家那边》,周克希译,引用时略有改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68页。以下简称《斯万》。
    [15] 同上,第367页。
    [16] RTP, I, p. 344. 参见《斯万》,第369页。
    [17] 罗芃、冯棠、孟华:《法国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18] Voir Encyclopédie de la littérature, Garzanti editore s.p.a., 1997, 1999; Librairie Générale Française, 2003, p. 1388.
    [19] Ibid., p. 1608.
    [20] Ibid., p. 1388.
    [21] Michel Raimond, Le roman, Armand Colin, 1988, p. 88.
    [22] Jean Rousset, Forme et Signification. Essais sur les structures littéraires de Corneille à Claudel, Librairie José Corti, 1962, p. 25­-26.
    [23] Voir Elyane Dezon-Jones, Les écritures féminines, Magnard, 1983, p. 76-79.
    [24] François René de Chateaubriand, Atala~René, GF-Flammarion, 1964, p. 165.
    [25] Voir Michel Raimond, Le roman, p. 88-98.
    [26] RTP, II, p. 139. 参见《在少女花影下》,周克希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4页。以下简称《花影》。
    [27] 《斯万》,第184页,引用时略有改动。
    [28] RTP, II, p. 236. 参见《花影》,第453页。
    [29] Chang Hsin-chih: «How to Read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Andrew H. Plaks, Additional Annotation by David L. Rolston), How to Read the Chinese Nove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327.
    [30] 这句周校本为:“一对双生的弟兄两个”。
    [31] 戚正本“侍”为“使”,甲戌校本、俞校本、冯校本、周校本均为“侍”,所以在此从“侍”。
    [32] RTP, I, p. 155. 参见《斯万》,第163页。
    [33] 描写黛玉眉眼的这两个句子,显然颇费作者和后来的抄录者及修订者的心思,因此存在着多种异文。冯校本为:“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甲戌校本中,邓遂夫在注释中指出,原抄为“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口非口口口口”,他“疑为作者修订甲戌稿本时欲改此句而未定,暂作‘口’待补所致。”周校本中则为:“两湾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从黛玉作为人物的整体形象和性格来看,“似泣非泣”显然比“似喜非喜”更为贴切。无论如何,“似……非”这一表达式,透露出曹雪芹笔下的黛玉的难以形容的神态,其表情本身的暧昧。
    [34] 周校本为“粉香油气”,冯校本为“香气”。
    [35] 第七十八回,宝玉所写《姽嫿词》中用语。
    [36]小说并非实录生活,而是小说家虚构的产物,实现于作品中的一切无不映射着作者对世界的认识。
    [37] RTP, IV, p. 257. 参见《女逃亡者》,刘方、陆秉慧译,译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38] RTP, I, p. 139. 参见《斯万》,第147页。
    [39] RTP, IV, p. 269. 参见《重现的时光》,徐和瑾译,译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以下简称《重现》。
    [40] Ibid., p. 83, p. 84. 参见《女逃亡者》,第82页。
    [41] RTP, II, p. 151-152. 参见《花影》,第367页。
    [42] Ibid., p. 286. 参见上书,第506—507页。
    [43] 《盖尔芒特家那边》,潘丽珍、许渊冲译,译林出版社,1990年版,第360页。引用时略有改动。
    [44] RTP, II, p. 661. 参见《盖尔芒特家那边》,第360页。
    [45] RTP, IV, p. 270. 参见《重现》,第4页。
    [46] Ibid., p. 399. 参见上书,第131页。
    [47] RTP, I, p. 234-235. 参见《斯万》,第251页。
    [48] RTP, IV, p. 269-270. 参见《重现》,第4页。
    [49] RTP, IV, p. 228. 参见《女逃亡者》,第229页。
    [50] 《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译林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
    [51] RTP, III, p. 849-850. 参见《女囚》,周克希、张小鲁、张寅德译,译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341页。
    [52] RTP, III, p. 605. 参见《女囚》,第94页。
    [53] Ibid., p. 182. 参见上书,第182页。
    [54] Ibid., p. 199. 参见上书,第199页。
    [55] RTP, IV, p. 88. 参见《女逃亡者》,第87页。
    [56] Ibid., p. 189. 参见上书,第189页。
    [57] Ibid., p. 182. 参见上书,第181页。
    [58] 甲戌校本、庚辰本、俞校本、周校本、冯校本均作“不尽”。
    [59] RTP, III, p. 539. 参见《女囚》,第22页。
    [60] RTP, III, p. 618-620. 参见《女囚》,第107—109页。
    [61] 《斯万》,第250页。
    [62] RTP, III, p. 682. 参见《女囚》,第171页。
    [63] 这一句,周校本为:“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
    [64] 周校本(下),【补说三篇】之一,“黛玉之致死”,第873页。
    [65] 《红楼梦悲剧之演成》(1935),载《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03—624页。
    [66] RTP, III, p. 688. 参见《女囚》,第17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