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及其文论价值(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 newdu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见拉克劳《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中译本,第43—44页。胡塞尔的“激活”方法后来在海德格尔与福柯那里发展为“去蔽”方法和“谱系学”方法,后二者也是拉墨在其著作反复运用的基本方法。
    ②国内学者最早发现并阐述拉墨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解构和建构双重特性的是两位主要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孔明安和周凡先生,分别见孔明安翻译的拉克劳《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的中译本序言,第1页。另见周凡编译的《后马克思主义》中译者序论《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发生学探察》一文,第41页。
    ③国内最早注意到拉墨后马克思主义用身份政治学改写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学的是孔明安先生,见孔明安翻译的拉克劳《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的中译本序言。周凡先生也较早阐发了后马克思主义政治主题的深刻变化,见周凡编译的《后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中译者序论《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兼论拉克劳与莫菲对激进政治的重构》一文。
    ④“接合(articulation)”是拉墨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articulation”本是英语中一个很普通的单词,从词源学和语义学角度看,“articulation”本义是“发音”、“发声”,引申为“表述、连接、关节”等。“articulation”中文翻译有“接合”、“连接”、“链接”、“串联”、“阐述”、“表述”、“表接”等等多种译法。笔者建议一律译为“接合”。“接合(articulation)”在后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那里,主要有“表征”、“连接”两层最基本的含义。“articulation”在拉墨那里,一如“理念”在柏拉图那里,“意志”在尼采那里,“现象”在胡塞尔那里,“延异”在德里达那里同样重要,堪称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一把钥匙。接合可以发生在各个方面:意识形态的接合、社会的接合、政治的接合、主体身份的接合、领导权的接合等。各种接合都发生在话语层面,都属于话语表述与构型的范畴。
    ⑤拉克劳、墨菲著:《无怨无悔的后马克思主义》,见《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孔明安译,第121页)。在该文中,拉墨还举例说:“如果我在街上踢一个球体,或我在足球比赛中踢足球,物理史上相同,但其各自意义却不同。一个对象成为足球的前提是:只有在它与其他对象之间建立起了关系系统,且这些关系系统并非仅仅有对象实指的物质性赋予的,而是由社会性建构的。这一关系系统就是我们所谓的话语。(见《新反思》,第122页)。
    ⑥Jennifer Daryl Slack.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rticulation in Cultural Studies,David Morley,Kuan-Hsing Chen.Stuart Hall:Critical Dialogues in Cultural Studies.London 1996.P112.
    参考文献:
    [1]恩斯特·拉克劳.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拉克劳、莫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策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周凡.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尚塔尔·墨菲.政治的回归[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朱迪斯·巴特勒等.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6]雷蒙德·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7]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