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国人自己的教育经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未知 王莉 参加讨论

    
    与包祥老师一贯以来倡导的“自然生长教育”及“家教八部曲”一脉相承,《美的邂逅——中国文化的教育启示》(包祥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依然是从中国文化中萃取教育的原意,笔者称之为“中国人自己的教育经典”。
    包祥老师说:“教育在哪里?在中国文化里。”是的,从教四十年来,他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努力从中国文化中萃取教育的原意,为中国的学校、中国的家庭、中国的孩子们寻觅真经,炼成了此部“适合中国学校与家庭,深刻理解中国儿童的”中国人自己的教育书。包祥老师丝毫不媚外,执着地饱读中国经典名著,为中国教育亮出了一道中国文化本色之光。
    《易经》里有教育吗?包祥老师说:有。蒙卦中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就是讲述学与教的关系。儿童天生爱学习,遇到问题问妈妈,问老师,而不是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包祥老师以此理告诉我们,要“保护儿童的发现欲”,他认为这非常重要,因此把它作为自己创立的“家教八部曲”的第一部,奉劝家长们要保护儿童的求知欲,多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而不要超前教育,适得其反地伤害了孩子的发现欲。
    《论语》里当然有教育,孔子的教育智慧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他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多么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孔子借伞等故事所透露出的孔子对每一位学生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关爱,在现今成为我们渴望遇到好老师的美好愿望和基本要求。
    《诗经》里有诗化的教育,包祥老师在其早前的著作《教育原来如此美好》一书里就推崇教育要有诗意,呼唤老师家长要有诗的情怀,孩子们应有诗的气质。其实,孩子天生都是诗人,孩子的语言诗一般美妙,只是常常不被老师家长发现和欣赏罢了。
    一部《红楼梦》,包祥老师竟读过200遍!一般人看《红楼梦》,看的或许是王朝兴衰、男欢女爱;而包祥看《红楼梦》,看的是教育启示。他说,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在当今相当于我们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他们的心理行为反映出中国文化大背景下十多岁孩子的特点:叛逆、渴求自由和个性解放……若能读懂《红楼梦》,家长将能很好地读懂孩子。
    《三国演义》里又有什么教育启示呢?包祥老师告诉我们,诸葛亮如此聪慧过人,为何最终没能统一天下恢复汉室,就是因为违反了人类发展规律,“不得其时”“逆天而劳”,所以不能成功。包祥用《三国演义》启发我们,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类自然发展规律,不能做违背儿童认知规律和生长规律的“逆天而劳”之事。教育不能“超前”,不能逼迫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能让形形色色的学习班剥夺孩子的玩乐时间,否则就违背了自然生长规律,孩子后劲不足,难以成才。
    四大名著里有什么教育启示?包祥老师以他四十年从教经历和八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们,四大名著里有做好班主任的奥妙。如果班级里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应该如何做班主任;如果班级里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应该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才能不扼杀孩子们的天性,让个性鲜明、各有特色的孩子们组成和谐的班级?包祥说,唐僧不开小班会,也没有什么主题班会,他以自己的执着和对徒弟们的关心,带领大家“出发”“上路”,就这样锤炼出富有愿景的团队,取得真经。(作者:王莉,系自然生长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23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