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理论”对文学的疏离与文学对理论的掌控——对近百年“理论”与文学的关系的一个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 徐亮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理论”始于文学理论,但“理论”的进程却显示出对文学的不断的疏离。从文化符号学到福柯学派的社会政治理论,“理论”涉足的领域无边无际,唯独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冷漠有加。“后理论”中有人试图回到前“理论”以扭转这种倾向,但也有人提出文学实际上已经“统治”了学术。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文学”的观念及文学与理论的关系。语言论转向彰显了语言的不及物性,由此而到处突现的文学性导致了这样的局面:文学作为语言效果的运作方法掌控着包括理论和学术在内的各种写作。只有在这个视野下,才能恰当地评估文学理论的未来。
    关 键 词:“理论”/语言论转向/后理论/语言的不及物性
    作者简介:徐亮,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当代文学理论、文化批评、圣经文学的研究。
     
    20世纪至今的文学理论最诡异且最具标志性之事是,理论一再逸出并疏离文学,最终却发现它就在文学之中;文学理论从关于文学的理论,①到逐渐将注意力移到文学以外,变成无所不包的“理论”,而最终我们却从它自身的基底中辨认出了文学;更有甚者,这一点似乎是连它自己也未曾意识到的。“理论”一直就被文学所掌控,它自身就在文学之中。
    理论疏离文学的现象从20世纪早期就开始了。最先作为俄国形式主义、而后又进入结构主义阵营的罗曼·雅各布逊,认为文学性的基础在语言学之中,他把失语症精神病人的言语表现以及政治候选人的广告标语作为语言诗性的例证,使文学理论的注意力脱离了传统“文学”的圈子。罗兰·巴尔特被视为他那个时代文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他的理论关注的主要是大众文化,他的专著主题涉猎时装、汽车、烹调,他用“文本”、“写作”等概念取代了“文学作品”;在巴尔特的理论世界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已经很淡薄了。另一方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理论”主流则完全导向了政治问题,它们共同的一个源头是福柯。福柯并不是文学理论家,他的理论涉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思想史,却几乎没有关于文学的专论。但是出于他的思想或被他的思想加强了的后殖民理论、身份政治理论、文化研究、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却成了大学文学系学术的主潮,它们只关心社会政治问题,人们也终于认识到,这些林林总总的理论发明应该用“理论”、而不是“文学理论”来称呼。这种脱离文学的文学研究现象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反对。这件事最新的发展是“后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那些理论大师的逝去,对“理论”的清算浪潮——“后理论”中出现了很强的反对社会政治化导向的声音,转而以各种方式呼吁理论回归文学。
    文学理论怎么会疏离文学的,它为何要这么做?在这个疏离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这种疏离显得是顺理成章的?政治化了的“理论”何以能够仍然发端并存在于文学学术圈?在这种过程中“文学”的观念本身受到哪些考量?文学学术的重大变化对文学与理论的关系发生何种影响?查清这些,有助于我们理解近百年文学理论的路径并展望其未来走向。
    理论疏离文学与语言论转向这一20世纪学术思想的大背景有关,但是文学理论转向对语言的关注,这个进程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马拉美说,诗不是用思想写出来的,而是用词语写出来的。福楼拜在与友人的通信中通过介绍他写作的进展详细描写了语言的这种所谓“历险过程”:如何安排语序,通过语句的省略、扩展、替换来达到某些效果,以及语句如何不顾作者的意图产生出自己的意思,等等。他们拉开了一个序幕:把文学理论关注点转向写作,而写作的重心落在语句的筹划及安排。今天看来,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似乎开启了后来蔚为壮观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跨学科的思想潮流——语言论转向,但是在开端之处,其本意其实是想回归文学本性而不是脱离文学。它呼应了当时艺术中刚萌芽的现代主义态度,这就是让每一种艺术回归它本身,找出它赖以存在的基础。马拉美和福楼拜说出了文学写作的界限所在:语词、语句及其结构安排。文学创作建立在语言及其运作基础上,就像绘画建立在线条、形状、色彩,以及它们赖以表现的颜料、画框、亚麻布构成的平面空间基础上,只有在语言,以及语言所赖以存在的音响与意义的关系,语言各个单位的对应关系和这些单位推进展开时对这种对应关系的产生的影响上,才能回到文学的本性。俄国形式主义的动力同样是现代主义的,它强烈质疑了源于黑格尔主义的文学形象思维论,因为这个假说把文学混同于哲学。什克洛夫斯基指出文学与哲学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所以它们的目标效果不一样。文学不是一种认识、思维,它创造陌生化效果,以达到重新感觉事物的目的,而这种效果制造过程的关键就是对语词的文学性操弄,例如像托尔斯泰那样避免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用持续的换喻延迟对它的指称,从而在一个新的语境中显出它,更新麻木了的感觉。托马舍夫斯基等人则把文学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种类,厘清它与日常交际性语言及科学语言的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