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的问题与方法(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齐鲁学刊》2014年3期 夏静 参加讨论

    从思想史研究路径考察,孟子气论在文学思想史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和价值观层面。作为精神之气的典范,孟子之气往复于“天地之间”的宇宙世界与“以直养而无害”的人文世界,集知识、信仰、价值、情操于一体,兼有心理、生理、伦理的多重意蕴。这种与主体意志联系的精神之气,细化了“周孔”文化中的德性传统,强化了文学价值主体的理性品格,中国文学思想传统中重视刚气、豪气、正气、愤气、不平之气,等等,均有孟学的痕迹。孟子之养气,既是血气的生理存养,也是情志的心理培养,更是知性的积累、德性的提升,其论确立了传统时代实践工夫论的价值维度,拓宽了后世养气思想的内养与外养、动养与静养、先天之养与后天之养的理论空间。在古代文论家看来,养气与造艺之间的往复运化,既是人文创作中主客、心物的同步共振,也是主体心性修养的培育显现,这种内外、出入、吐纳的养气工夫,大抵为孟学身心观、修养论的价值视野所范围。
    从观念史研究路径考察,孟子论气,整合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碎片,有意识地建构起“气——志(心)——言”的文气结构形态。在孟子的心性体系中,气是对知、情、志、意等心理因素的整合,借助气之内在整体贯通,气之大化流行,各种生理因素、心理情结、精神力量浑融为一,通过知言、养气、持志、存心、践形的修养工夫,神化而不自知,达致天人贯通、万物一体的境地。孟子“气——志(心)——言”的话语结构,是尔后文学研究中“内在路径”的有效切入方法,历代文论家在论及人文化成及艺术创作中的主体性问题时,常常能够心通意会,或化用,或套用,每每同声相应并加以引申,遂衍生出作者之气中若干新的诠释维度,这既是孟子思想之精髓所在,亦发后世作者之气的先声,并与尔后历代孟学阐释者的自我理解,形成了体用辉映的融合视野。
    对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的研究而言,不同的路径选择,产生不同的问题意识,或者面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是一面两体之事。比较而言,不同于观念史研究多以论证的方式展开理论的逻辑关系和演化的内在脉络,思想史研究多以解释的方式将一种学说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再现其具体性、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对这种具体性、多样性和丰富性形成的思想根源予以历史的解释。因此,在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的研究中,根据特定的问题,在两种研究路径的选择中,既要有所偏重,又不能完全两分,而应该通过形成一种互动相生、交相辉映的关系,以期展示出研究对象的理论多面向性与历史的全部丰富性。总的来看,观念史和思想史互补的思路,既能比较清楚地梳理出历时性的演变历程,又能将其内在的逻辑义理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因而是早期形态研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中国文论研究领域未来值得展望的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