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论20世纪早期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 季水河 参加讨论

    二、20世纪早期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伊始至30年代初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早期阶段,早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大地上是一种新的理论、新的学说,它同任何其他新理论、新学说一样,在诞生之初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有缺陷的。这些不成熟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的浅泛性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内容广泛,论题多样:主要探讨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的阶级性、文学的服务对象、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继承与发展等重要理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给出了新的答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用今天的眼光加以审视,它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不深入,见解也不够深刻,有的还停留在浅而泛的层次。
    首先,对文学性质认识的表面化。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们基本上都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强调生活对文学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强调政治对文学的支配作用。他们在研究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时较少研究文学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文学与文学家的精神世界即感情、才思、无意识等方面的复杂联系,因而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停留在反映论层面。论述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没有错,但同样是反映,却有机械反映和能动反映之别:同一时代的作家、反映同样的生活,为什么结果总是千差万别,这就不能不深入到文学家的主观世界去寻找原因。说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没有错,说哲学是生活的反映同样没有错,那么,文学和哲学反映生活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这就不能不深入到文学家和哲学家思维方式的差异,心理活动的差异。显然,忽视对文学家感情、才思、无意识心理的探讨,是找不到科学答案的。这正是20世纪伊始至30年代初期多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的通病。他们在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时较少研究文学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没有看到文学和政治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政治对文学施加影响,文学对政治也有反作用,两者是处于相互影响之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互动关系。同时,他们对政治的理解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将其理解为革命政治斗争。其实,政治也是有层次性的,可分为政治斗争、政治制度、政治思想,这不同层面的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也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也有区别。对文学与政治关系思考的表面化,同样是20世纪伊始至30年代初期多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的缺陷。
    其次,对文学特点认识的简单化。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们在论述文学的特点时,较多地注意了文学的阶级性、政治性,这些都是阶级社会中文学的重要特点,但不是文学的全部特点。文学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其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对文学的这些特点,许多理论家都没有予以注意,即使少数理论家注意到了,也论述得不多、不深。其实,对文学的特点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从历史的角度,阶级性、政治性是阶级社会中文学的特点,是阶段性的特点,但在非阶级社会,阶级性、政治性就不一定是文学的重要特点了;从体裁类别看,阶级性、政治性更多地是那些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的叙事文学作品的特点,而对那些篇幅短小、容量较小的山水诗来说,阶级性、政治性就不一定是重要特点了;从文学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比较看,阶级性、政治性就不是文学的主要特点了,而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才是文学作品的根本特点。
    再次,对文学作用性质认识的片面化。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或作为斗争武器的工具作用,强调文学对社会的整体影响或改造功能,提出“革命文学的任务,是要在此斗争的生活中,表现出群众的力量,暗示人们以集体主义的倾向”,“革命文学是要认识现代生活,而指示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新途径”[20]28-29,完全排除了作为具体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个体能动作用。他们较少关注文学的审美作用、娱乐作用,更没有看到文学的教育作用或工具作用更多地是文学作用的一个方面,而审美作用、娱乐作用才是文学的主要作用。当时,对文学的审美说、娱乐说、趣味说都是持批判态度和否定态度的,视其为麻醉青年的鸦片。他们没有看到,再革命的文学,离开了审美,毫无娱乐性,一点没趣味,恐怕就不是文学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