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评《人面桃花》或格非的矛盾叙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东吴学术》2012年第5期 陈众议 参加讨论

    二、悲剧与喜剧
    《人面桃花》中悲剧因素多多。极乱时世,无论弄潮儿还是被弄人,皆为不幸人。陆秀米、张季元、小岛六雄、翠莲、喜鹊、韩六、孙姑娘,乃至小东西等等,几无善终者。时代如斯,此乃悲剧式狂欢。而明显的喜剧化因素却是春来发几枝式的醒目而耀眼的点缀,它们主要由反讽构成,譬如丁先生为妓女孙姑娘所作的挽词或墓志铭堪称经典,曰:
    雅人骚客,皆受其惠,贩夫走卒,同被芳泽…… p.53
    又曰:
    国与有立,曰纲与维,谁其改之,姑娘有雪…… p.53
    如此这般云云。
    当然,大处着眼,秀米等人的造反形同儿戏,其所营造的喜剧效果几可与《巨人传》相媲美。在拉伯雷笔下,逗笑的主体是鼻涕邋遢傻乎乎的巨人,而在格非这里,笑料来自“革命者”,有妓女、乞丐、秃子、歪嘴、丁寡妇、大卵子、王七蛋、王八蛋等。
    悲剧与喜剧之争由来已久,它暗合着古典与现代之辩,尽管二者的界线正日益模糊。然而,曾几何时,悲剧、喜剧泾渭分明,不相杂厕。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表现崇高,模仿高贵者,而“喜剧摹仿低劣的人;这些人不是无恶不作的歹徒——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种表现”。这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古希腊哲人对于悲剧和喜剧的理解和界定。[6]亚里士多德以降,贺拉斯、黑格尔、布瓦洛、叔本华、尼采等对此均有论述。同时,西方喜剧自文艺复兴以来一发而不可收,并大有反转乾坤之势。[7]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悲剧学,但在孔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不乏相关意识。至于晚近以来始自王国维等人的悲剧研究,则多少可以被看作西方悲剧学的延展。而中国(尤其是大陆)喜剧的崛起却几乎可以说是近三十年的事。这并不否定我国古来不乏喜剧因子和幽默感。从先秦诸子笔下洋溢着讽刺意味的诙谐段子,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等,到后来愈来愈向下指涉的各种趣谈,以致当今无处不在的黄绿段子,真可谓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诚然,政治高压确实是幽默和调侃、喜剧或闹剧的最大敌人。反过来也是如此:一方面,如果没有万历年间由变革等引发的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金瓶梅》及冯梦龙的《笑史》、《笑林》等就不可能出现;如果不是乾隆中晚期相对开放的时代背景,《笑林广记》也不可能编撰成如此规模。而今我国文艺的喜剧化倾向则多少与“改革开放”有关。但另一方面,喜剧与幽默的发散总体上是以神权(王权)让位于人权、族利(集体)让位于个人为基础的。
    由是,喜剧或喜剧因子(包括幽默及各种戏噱、调笑)在当今中国文坛生根开花结果,并迅速形成蔓延之势。格非在其悲剧作品中植入如此带有狂欢色彩的喜剧因素,无疑不尽是历史书写的必然需要。这里兼有历史诠释和文学表演。二者相互相成,或可对传统(古典)构成“别出心裁,别开生面”的革新,尽管它们本质上仍未解脱悲壮,即较之于流行的“大话”和“戏说”,仍有别如云泥。当然,题材使然,矛盾使然,除了反讽,他有意在“严肃”中嵌入一些雅谑段子,譬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老笑话冷不丁用在了一本正经的老学究——女主角的先生身上:
    今天早上,窗口飞进一只苍蝇,先生或许是老眼昏花了,伸手一揽,硬是没有捉到,不由得恼羞成怒。在屋里找了半天,定睛一看,见那肥大的苍蝇正歇在墙上。先生走上前去使出浑身的力气,抡开巴掌就是一拍,没想到那不是苍蝇,分明是一枚墙钉。先生这一掌拍过去,半天拔不出来。害得他好一顿嗷嗷乱叫……p.32
    如是,古典性被不断建构,又被不断解构,譬如关涉崇高(包括英雄的高度)、庄严(包括情节的强度)、语言(相对的纯洁性)、人物(相对的完整性)等一系列要素或机理遭到破坏。但正所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格非努力在矛盾中保持作品的某种平衡(或可称之为矛与盾的平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