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家园版”11月25日刊载了《“跨界写作”的启示》是一篇很好的文艺评论,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创作思路和模式。在文章临近结尾,作者举例说明了19世纪30年代京剧跨...
刘泽华先生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著名学者。最近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所质疑的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尤其是国学研究的态度、...
最近蒙友人推荐,看了一本《魏晋文人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此书为“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丛书中的一种,附有光盘。坐在家里就可以听大学名师讲的课,实在...
最近我读到孟繁华的《面对“新世纪文学”的心情》(2009年11月11日《中华读书报》)一文。在文中,他说道:“被赋予‘深刻意义’的文学在今天确实不会被人们特别关切了。因此,...
1949年以后国学这个词被冷却了几十年,这几年又开始提起并不断升温,有时还炒得挺热。现在的文化观念,可以说是多元涌动。对国学的认识也不尽一样。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应该展开...
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
为了选编《2009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报刊中,阅读浏览了大量的微型小说作品。这项工作让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微型小说的文学性严重缺失。 在阅读过程...
文学批评在史(文学史)、论(文学理论)、评(文学批评)三项中无疑是最具个人品位的,这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关系不大,文学批评者可以天马行空,甚至可以今天...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在《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第2期发表后,立即引起北京大学一些学者和学生的激烈批评①。除了文学因素以外,引发批评的一个特别原因是,《风雅颂》明...
对于网络文学来说,今年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年份。粗略算下来,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走过十余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构成一部有独到价值和启示意义的文学发展史。虽然鲁迅讥讽过中国人...
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还是陷在泥淖中难以自拔?当两种南辕北辙的评价同时指向中国当代文学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它?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的争论,早在上个...
根深方能叶茂,此理无须证明。即便是无土栽培,根也不能没有。 而我国当下的文学批评够玄乎,无“根”照样可以叶“茂”,而且森森然葳蕤一片,似乎随便插下几根筷子,即可林海...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人类学的本土文化自觉立场,提出对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的“中国文学”学科,做批判性的反思,质疑其西化的现代性范式...
前些时参加一个文学论坛,有学者说,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把话说通,意谓当今许多学术论著,连这个基本的要求都没有做到。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儿偏激,但却让我想到了当今文学批评...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都会引发一片热议,也透露出中国文学界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潮中的某种迷茫和焦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学国度,自先秦以降,无数瑰丽...
当前中国文学发展迅速,也良莠不齐,需要优秀的文学批评进行评析甄别。可在现实中,不少文学批评没有很好地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一些批评家也普遍缺乏讲真话和批判的精神,...
每次来台北,逛书店是必做的功课,对于爱书人来说,每家书店都有不同的风景:政大书店新书种类齐全,折扣划算;唐山书店则激进新锐,各种另类书籍让人大开眼界;茉莉二手书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文艺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艺学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文艺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惊人的,文艺学成为各类人...
易中天教授的《读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版)集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颇受读者欢迎。然而书中“武汉三镇”一文出现了一些知识性纰漏,该段文字如下: 事实上,武汉曾...
1998年夏天,作家朱文做了一份问卷,寄给了70位约同年龄段的作家,9月,这一问卷及其答案以“断裂:一份问卷与五十六份答案”为名在《北京文学》上发表。同时发表的还有韩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