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都会引发一片热议,也透露出中国文学界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潮中的某种迷茫和焦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学国度,自先秦以降,无数瑰丽华章汇成波澜壮阔的文学长河,众多鸿篇巨制矗立起风光无限的文学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迈入21世纪,中国文学如何把握发展方位,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的辉煌,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中国文学“走自己的路”,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文学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强烈要求。 走自己的路,当代中国文学才能真正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时代潮流中领风气之先,更好地发挥文学对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方面,推动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意志、凝聚力量,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走自己的路,当代中国文学才能真正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时代潮流中领风气之先,更好地发挥文学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提升国家软实力、创造民族文化新辉煌的积极作用,激励和推动全国人民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走自己的路,当代中国文学才能真正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大潮中领风气之先,更好地发挥文学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华文化更加广泛深入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气魄与多样化的文化特点、优势屹立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走自己的路,当代中国文学才能真正在世界文学发展的时代潮流中领风气之先,广大文学家和文学工作者才能真正焕发创新精神和创造热忱、激发原创能力,培养高尚人格,完善精神境界,提升艺术追求,丰富艺术实践,进行艺术探索,大展艺术才华,推出超越前人、超越自己的隽永之作,创造不朽的文学经典。 其次,中国文学“走自己的路”,有着科学的规定性和评判标尺。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导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导,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对中国文学界从哲学高度和规律性认识上解决文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给予理论导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建立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社会的思想、对不公正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真正启蒙了中国文学界,使中国文学脱胎换骨、面貌一新、生气勃勃。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导引,就没有“五四”新文学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成就。二是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为人民服务是凝结中华思想文化之精华、萃取各国各民族人文精神之精义的崭新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为人民服务思想浸润下,中国文学确立了新的文学宗旨和创作基调。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文学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最终由人民评价和检验,当代中国文学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选择,是振兴中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事业一经出现在中国,中国文学便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文学方向和主题。与社会主义理想和事业融为一体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生命线。文学工作者只有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获得文学创作元素、激情和灵感,才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进程,激励中国各族人民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三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要求遵循文学创作和发展规律,倡导文学观念、题材、风格、手法的积极创新,提倡不同文学流派、不同文学观点互相争鸣,在坚持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文学创作自由、文学批评与自我批评自由,促进文学家和文学工作者提高思想道德和艺术修养,加强文学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团结合作,提高文学家和文学工作者与世界各种文学思潮对话的能力,以促进和造就当代中国文学更加生动活泼的局面。四是坚持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学为纲领。当代中国文学是先进的、科学的、真善美的,而不是落后的、愚昧的、假恶丑的,是开放自由的而不是封闭保守的。要保持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而不是丢弃民族内涵和形式,要努力适应时代和人民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方向和发展目标相统一,并积极参与和促进世界文学发展进步,让当代中国文学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 再次,中国文学特别是“五四”以来的现当代文学,一直探索并坚持走自己的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更应摆脱诺贝尔文学奖的迷茫,坚持并走好自己的路,才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所经历的历史变革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构建了新的文学价值体系,确立了新的文学理念、新的文学内涵、新的文学功能定位,兴起了新的文学语言、题材、样式、手段和流派,形成了时代特征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优秀文学作品灿若星海,各种文学流派争奇斗妍,诞生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学巨人。大批堪称中外文学奇观的“红色经典”,以史诗般生动优美的文学叙述和真正大写的“人”的形象,在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中成就艺术的伟大,在激扬中国先进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崇高中获得艺术的崇高,震撼了中国和世界上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成为当代中国优秀文学的代表。我们不仅在典籍、资源的发掘、整理、出版、研究、交流上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文学辉煌时期,而且在学习借鉴各国各民族文学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文学辉煌时期所不能比拟的。中国文学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被翻译、介绍到国外数量之多、质量之佳,中国文学界与各国文学界交流合作规模之大、成果之丰为前人难以想象。 如何科学评价当代中国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力有不逮。“五四”新文学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毋庸置疑已经涌现了真正“富有理想主义的最杰出的作品”、堪与前辈比肩的优秀文学家。当代中国文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最高“裁判”是人民、是历史、是实践。对比汉拔尼的进军更伟大的中国红军长征,对比圣女贞德的献身更可歌可泣的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的舍生取义,对比南丁格尔的奉献更值得大书特书的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诺贝尔文学奖的主持者能在什么程度上了解和理解?对那些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既闪耀理想主义光辉又展示高超艺术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能给出什么样的评价?在“文学的人文关怀”、“文学的终极关怀”上,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有能力做得更多一些?当代中国作品的缺席不是中国文学的缺憾,而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缺憾。因为,任何文学奖只代表主持者的思想性艺术性取向和偏好,任何文学奖并不具有指示文学方向之功能,任何文学奖都无法让寻找文学方向者如愿,诺贝尔文学奖岂能例外?倘若有人花费心思揣摩,硬要以此“秘笈”亦步亦趋踩着别人脚印走,肯定误入歧途,自讨没趣。只有以雍容、富远见卓识的态度理性对待诺奖,才是中国文学应有的气度和意境,当代中国文学无疑应具有这样的气度和意境。 原载:《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9日20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