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原型改写及其价值僭越功能作为强调多元异质、反叛正统的后现代认知方式,在逐渐右转的当代西方社会已显示出作为问题性存在的狭隘与偏激,多部倡导复归神话与童话所...
摘要: 昆剧《血手记》在突出原剧《麦克白》悲剧意蕴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昆剧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昆剧的唱、念、做、打,前后两个版本的《血手记》以不同行当,不仅充分挖掘、外化了...
摘要: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王子出行记》具有丰富的互文性因素,深入挖掘这些因素,有助于理解其时代内涵。《王子出行记》是"基督教寓言"的说法稍显肤浅,本文运用互文性视角,挖...
摘要: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改写文学有着悠远的传统。但战后西方出现的莎剧改写盛事却不同于此前的改写实践:在"后"文化生态作用之下,当代改写成为了一种后现代意义上的再写,不仅改...
摘要: 19世纪中末期的美国女性文学发展势头虽猛,但出版业仍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作家常塑造女主人公形象,揭示她们在文学市场上所遭遇的不公正社会现象。康斯坦斯·费尼莫尔...
摘要: 《失乐园》的读者由文字的推移所牵引,见证了从创世经堕落到救赎的整个历程,阅读成为一种时间中的延异运动。同时,这一过程也是空间中的运动,从上帝的天国经人间的乐园到...
内容提要: 作为爱尔兰现代诗歌的代表,叶芝自信地承担着对爱尔兰民族性构建的历史责任,然而叶芝自身暧昧的盎格鲁—爱尔兰的民族身份对他构成了一种挑战。因此,诗人试图寻求...
摘要: 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混杂身份中的"殖民情结"和"殖民态度"由当时的文化、经济和鲜为人知的政治原因所决定。在自我流放的过程中,凭借对印度佛教的感悟,达雷尔完成了现实...
内容提要: 本文从《奥特兰托城堡》的两版序言入手,剖析它们看似截然不同的叙述策略下的内在连贯性,这种似非而是的手法暗合作者沃波尔的创作意图,即开创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内容提要: 卡特认为吃象征了权力的编码形式,可以暴露出父权社会试图掩盖的权力机制以及无形中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身体政治。吃是一种沉默的表达方式,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生物性...
摘要: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向来关注时间与空间问题。在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恐惧感"贯穿作品始终,但恐惧之源却无处可寻,令人困惑不已。在这部小...
摘要: 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
摘要: 保罗·奥斯特在小说《纽约三部曲》中,设置了三个凝视结构,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了主人公们虚构理想自我、又在理想自我的凝视之下摧毁现实自我的过程,形象地阐明了凝视所蕴...
内容提要: 《茫茫藻海》中的主要人物克里斯托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在不同程度上都处于“错置”或边缘的生存状态,他们孜孜以求的身份认同外显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食物选择...
摘要: 后/印象主义画派重户外写生,追求视觉印象的真实,用奔放的笔触糅合相互并列而并不融合的色调,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造型功能,善于捕捉瞬间光感下物象色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
摘要: 国内学界对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常冠以"新现实主义"作家的称号,而对其"新现实主义"的表象缺乏细致的考察。本文选取其后现代主义手法之一的技巧——利用自己真实的个人信...
摘要: 《诗章》的整体结构究竟是什么,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也是庞德自己想要弄清的问题。从庞德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他曾企图用赋格作《诗章》的基本结构,而《诗章》的文本也...
摘要: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第五章中斯蒂芬所阐述的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乔伊斯早年相关思考的翻版,无数学者将小说这一段作为研究他小说艺术的重要线索,将之等同于乔伊斯...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的“天人意识”,即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独特感知与体悟,体现了诗歌中诗人相对于宇宙自然的“自我”存在,而后者部分地造就了独特的“诗味”与“意...
摘要: 评论界对伍尔夫的研究往往聚焦她对城市的再现,忽略其作品中的乡村场景。本文以《达洛维夫人》、《奥兰多》和《岁月》为例解读伍尔夫对乡村空间的构建,探讨其乡村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