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古诗英译“自我”之变化及原因探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孟祥春 参加讨论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的“天人意识”,即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独特感知与体悟,体现了诗歌中诗人相对于宇宙自然的“自我”存在,而后者部分地造就了独特的“诗味”与“意境”。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自我”固然可以基本保持不变,但更多时候会发生种种偏移,主要表现为“无我”到“有我”,从“隐我”到“显我”,或者从“显我”到“异我”的变化,其原因可归结为中西方在“天人”哲学、审美、艺论、语言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中国古诗倾向于“无我”,英语诗歌则倾向于“有我”,因此,译文应力求在“无我”和“有我”之间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来的“诗味”,同时又能照顾到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审美习惯。
    关键词:古诗英译;“天人意识”;“自我”;变化;成因
    作者简介:孟祥春(1977— ),男,山东日照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研,主要从事口笔译理论与实践、葛浩文研究、典籍英译研究、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中华文库的中国典籍英译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BYY03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SJB740031)以及苏州大学项目“中国译论中‘意境’美学效度研究”(项目编号:RB104002)的阶段性成果。
    【点击阅读全文】古诗英译“自我”之变化及原因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