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金色耶路撒冷》中的原型伦理与神话复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2015年第201 盛丽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原型改写及其价值僭越功能作为强调多元异质、反叛正统的后现代认知方式,在逐渐右转的当代西方社会已显示出作为问题性存在的狭隘与偏激,多部倡导复归神话与童话所蕴藏的整体、确定性、权威等传统伦理维度的英国当代文学作品由此回归人们的视阈,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金色耶路撒冷》即其中之一。本文从伦理学和原型批评的双重视阈分析主人公克拉拉如何采用宗教伪文字主义和童话魔幻变调的原型改写策略为自我实现寻找合理性依据,最终却陷入伦理物质化和理性伦理的成长悲剧,以及前景化政治正确性认知下对神话中“意识形态”的过度阐释,进而揭示原型伦理和神话复魅在重建精神性存在及情感价值上的当下意义。
    关 键 词:德拉布尔/《金色耶路撒冷》/原型伦理/神话复魅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英国小说的空间意识与文化认知研究”(13YJC752040)。
    作者简介:盛丽,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自2005年至2013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Canongate Books)的神话改写系列已经邀请了超过二十五个国家的百位知名作家,对包括潘尼洛普、耶稣和孟姜女等经典神话人物原型及叙述模式进行了否定性互文创作、滑稽模仿和变形。该系列丛书也成为文化批评界反宏大叙事与真理符合论、强调读者误读和文本嬉戏的典范之作。无独有偶,童话改写也成为与神话改写并行的政治书写流行创作模式,如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希兹卡(Jon Scieszka)的《臭奶酪小人儿以及其他相当愚蠢的故事》(The Stinky Cheese Man and Other Fairly Stupid Tales)就对豌豆公主等九个浪漫童话进行篡改和批判;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和英国作家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秋天里的灰姑娘》(Cinderella in Autumn)中的女主人公均以控诉婚姻枷锁新女性先知的身份,对传统童话中女性变形轨迹进行了激烈狂悖的嘲讽和调侃。
    因此,当英国当代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1939- )创作的《金色耶路撒冷》(Jerusalem the Golden,1967,以下简称《金色》)首次出版时,书中通过反抗原型伦理内涵为欲望主体寻找合理合法性的叙述策略,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这又是一部女权主义对抗性改写之作。作品由第三人称叙述者通过主人公克拉拉的内聚焦讲述整个事件,阐释作为典型新女性的克拉拉如何以对基督圣歌和童话进行模仿、移用到改写为叙述动力,不断逃离、反叛外省家乡诺瑟姆和母亲所代表的传统价值,并最终选择伦敦德纳姆替代家庭的僭越轨迹及伦理冲突。以英国文评家爱德华(Lee Edward)为代表的评论界聚焦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充分肯定了德拉布尔在“升华主人公自我实现方面传达的女性权力话语”;(Stovel:90)另有评论家则指出作家的“性别政治书写背后充满了伦理困惑,读者以混杂不安的心情对克拉拉的逃离既同情又谴责”;(Creighton:67)伯格纳兹(Bernard Bergonzi)甚至在BBC系列节目中公开指责德拉布尔在叙述过程中助长了“现代女性在自我实现过程中轻浮浅薄的生活态度”。(Stovel:90)笔者认为,这些评论都局限于《金色》的表面文本,混淆了叙述者和作者不同的伦理位置,因而对作者意图造成了误读。德拉布尔在小说创作初期就曾明确表示,“《金色》的意义在于抵御60年代对通过僭越和反抗来实现自我的片面理解。”(Stovel:75)布思(Wayne Booth)曾提出不可靠叙述涉及价值判断,读者必须认识到叙述者表层文本中的道德取向与隐含作者潜藏文本中的伦理、信念等价值规范(norms)之间的间离和悖逆,并对其做出双重解码(double decoding),才能发现“叙述者的事件叙述或价值判断不可靠。叙述者则是嘲讽的对象。”(申丹等:134)事实上,小说中作为德拉布尔“第二作者”的隐含作者始终以批判、质疑的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叙述者有限视角中的宗教伪文字主义和童话魔幻变调构成寓意反讽并保持着审慎的距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