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又称民间口头文学.或民间口碑文学。它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口耳世代相传的一种大众文学形式。有的民族学家认为“民间文学是民族学的近亲学科.民俗学的重要组成...
西夏文学是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人编著的西夏文字典《文海》有“诗歌”、“格言”、“谚语”等字条,并对它们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独特认识。然而,由于西夏文学史料的极...
少数民族文艺思想因被发掘较晚甚至很多是民间艺人的“心得”而常被忽视。那么,谁更懂文艺,谁更会审美,谁将艺术生活化,问题一旦提出,也许一些理论来理论去的学者不免心虚...
引 言 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全面的社会转型,文学也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在诗歌领域中最为浅表而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浪接一浪的诗歌热潮,即便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社会转...
黄永林的《民间文化与荆楚民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和文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学术研究方法,对中国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中国民间文...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 主编刘守华, 白庚胜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所谓年鉴,就其根本属性说是一种资料性的工具书。完整地说,年鉴是系统汇集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
2007年2月1日《文艺报》发表了以《在和谐与交流中书写多民族文学史》为题的长篇访问记,9位作家、学者谈了各自的意见都很好。对此,我过去写文章发表过意见,现在再次谈谈自己的...
世纪之交,北京大学中文系邀请十余位学者会聚在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共同研讨当前民间文学研究面临的危机,以及走出困境的方法。与会者主要围绕传统民...
2000年12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邀请十三位学者会聚在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策源地kk北京大学,共同研讨当前民间文学研究面临的危机,以及走出困境的方法。与会...
今年82岁高龄的超克图纳仁先生坚守文学天地逾60年,执著追求,成就卓然。上世纪50年代,他便曾因创作《金鹰》等话剧文学剧本,声名远播;进入“新时期”以来,又有《成吉思汗》...
从一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内心的倾诉,是一颗心灵诉诸另一颗心灵,交流活着的感受,慰藉辛劳的人生。这样就不言而喻,一个人首先得有感受,然后再把这种感受表述出来。这一...
新时期内蒙古文学批评与理论,在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多元文化撞碰融汇的历史大变革中,文学批评观念和方法日趋多元化的总体态势,立足内蒙古文学创作实践,弘扬文学民族...
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为标志。40年代,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口述文学受到了中国学人的热情关注,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端。在这过程中,1918-1926年的“北大时期”、1926-1929年的...
在意识形态本性上,延安文学随着延安时期政治文化境遇的历史性转换,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标志,发生了一种毋庸置疑的深刻变化。我认为,在抗战时期“民族形式”论争中,...
引言:“族群歌谣学”的可能 长期以来,“侗歌”可说是自在、自为的乡土事像,生机勃勃并世代相沿地存在于侗家民众的村寨生活之中。纵然侗家也有自己关于歌的“理论”,但仍属...
首先,作品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它的题材不寻常。作者无疑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非常有价值,意义也很不寻常,振奋人心的题材。今年还是土尔扈特东归祖国236周年,这部书正当其...
提起少数民族青年文学创作,《民族文学》主编叶梅首先对记者谈起一些少数民族诗人的诗作。她说,这些诗读了一次就让人忘不了,少数民族作家有着本民族非常独特的表述方式,这...
毫无疑问,冷寂多年处于低温状态的中国民俗学,随着以政府为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掀起的热潮,始料未及地被激活而逐渐升温,并在当下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谁都...
窑洞是中华民居史上标志了一个古老时段建筑水平的居住形式,被誉为“东方一绝"。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它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存,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继续发挥着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