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2岁高龄的超克图纳仁先生坚守文学天地逾60年,执著追求,成就卓然。上世纪50年代,他便曾因创作《金鹰》等话剧文学剧本,声名远播;进入“新时期”以来,又有《成吉思汗》《天骄轶事》《风雨伊克昭》《聚宝姑娘》等一批精品力作问世。2006年12月,他的6卷本《超克图纳仁文集》出版,共计200余万字。阅读6卷本《超克图纳仁文集》,我们可以对其创作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可以经历一次愉悦而充实的艺术之旅、精神之旅;从中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超克图纳仁所创造的浓墨重彩的艺术画卷,堪称是内蒙古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财富与骄傲! 通过阅读,我们一步步走进超克图纳仁先生的作品,一步步走进他的艺术世界;而认真研究他的创作历程与创作成就,则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并由此而提示我们进一步对于有关文学艺术创作问题的思考,尤其有必要结合当下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探讨。超克图纳仁先生的创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作家或艺术家独特的生活体验与审美发现的问题;二、社会责任感与艺术追求的问题;三、突出民族身份与兼容广纳的关系问题;四、勤奋多产与锤炼精品的关系问题。虽然这些已不是新话题,但超克图纳仁先生的创作实践启示我们有必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之下。 超克图纳仁先生讲:“如果有谁向我问起:你写了这些剧本,你的体会是什么?那我首先要回答的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这虽然已是一个老话题,但是作为文艺规律的一个重要基点,则是具有恒久性命意的,而且对于每一位真正遵循规律的作家而言,又是具有独到性与鲜活性的。超克图纳仁先生所讲的,是他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认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以及在家乡受到的自然与人文的濡染,特别是民间文学中英雄故事的影响,是构成他生活积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后,自觉贴近生活并真诚地去体验生活,是他生活积累并点燃创作激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他于1952年深入到了锡林郭勒草原,“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置身在草原怀抱中”生活,一直坚持数十年,直到1966年被迫停止。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财富,他的第一个创作阶段的大量作品因此而产生,如《我们都是哨兵》《巴音敖拉之歌》《金鹰》等。之后,只要有机会,他便自觉地到基层深入生活。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他了解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人和事,而且深深地领悟到了草原的精神,民族的精魂,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发现与创作追求。 我们从超克图纳仁先生的创作实践中再一次明晰地看到,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正是凭借某种艺术形式,表达其对世事人生的独特体验和觉悟——将身心俱注、刻骨铭心的生活——生命体验,把某些人生感受和精神企盼,变成为一种通过艺术手段而实现物态化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 超克图纳仁先生的创作既是内容丰富的,又是指向鲜明的,那就是,为草原传情,为英雄塑像,为正义放歌。可以说,这既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他艺术追求的精神内核。超克图纳仁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生活在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作家,“有责任用自己的创作去表现自己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历史和现实,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无论是创作于激情澎湃的青年时代的作品,还是经历人生坎坷后进入“新时期”以来的创作;无论是那些表现草原新生活的现实篇章,还是反映草原历史的悲壮乐曲,都突出地表现出对民族精神的高扬,对伟大人性的礼赞,对英雄品质的崇尚,以及对于具有人类意义的某些普世价值的肯定,譬如人格、尊严、正义、乐观、宽容、坚韧、勤劳、创造等等。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在历史内涵、人性开掘等方面,都是富有精神力度的,当然也是有魂魄的。 接着来看超克图纳仁先生文学创作的突出民族身份与兼容广纳。文学创作中突出民族身份与兼容广纳,在逻辑关系上并不矛盾,但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则并非易事。这既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一般而言,容易出现偏颇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过分依赖“自足性”而造成封闭保守、因循旧习,另一种则是迷恋外界与追逐新潮而丢失民族个性与民族身份。这两种情况显然均不足取。超克图纳仁先生的创作在此方面则处理得很好,甚至可以说,突出民族身份与兼容广纳的有机化一,同他卓然有成的文学建树是密切相关的。他的创作,从自然与人文背景,到题材开掘、人物塑造,再到美学品质方面的追求,都如同血脉涌流一般,内在地贯通着民族文化精神,所以,他无需着意渲染或装点蒙古包、骑马、喝酒、摔跤、蒙古族服饰之类场景或表象,然而其特色已跃然而出。这是与作家自身包括民族身份、生活经历、才情资禀,以及受民族文化熏陶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这些都是超克图纳仁先生的优长之处,但他并不因此而自足自恋,而是尽量扩展自己的视野,并以宽阔的胸襟兼容广纳,丰富自己。 对于文学艺术而言,精品永远是人们理想的选择。对于任何一位作家的认识与评价,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以全身心的投入而打造出货真价实的东西。我对于超克图纳仁先生的以上认识与评价,也正是有感于此。 原载:《文艺报》2007-7-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