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一种语音现象很明显的时候,主要是指它的离散成分很容易把握,一般并不指它的音理是否容易认知。离散成分是平常人都能把握的形式——在言语使用过程和语言教学中分别把...
一种民族语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在其自身的丰富发展和跟不同语言群体交际交流中不断充实、变化。当下,中文中夹杂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
成都话的警告式是不是的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5期)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提 要: 成都话有一种专门的警告式是不是的!,用来表示最后通牒式的禁...
四川方言志语音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 新编撰四川方言志语音志存在记录方音体系不完备、不准确...
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 (《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老成都话语音分辨舌尖前后,舌尖后音声母还残存在部分老年...
判断词是是分化而来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4期)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判断词是不是通常认为的由代词是变化发展而来,而是由一个词分化而...
《论语》后续判断句句首是的性质 (《汉语史研究集刊》(四)巴蜀书社2001年)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50年代以来,汉语判断词是产生的时代问题,一直是语言...
乃在判断系统中的特殊功能:超预期判断 《世说新语》分析 (《汉语史研究集刊》(五)巴蜀书社2002)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乃在古汉语中与其它具...
...
...
...
...
...
《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有人说,是孔子歧视妇女,把女性与厮仆一般看待。对这句话,旧时有种种不同理解。但如果这句话表现孔子歧...
上古是此构成判断句的能力 (《汉语史研究集刊》(六)巴蜀书社2003年)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上古的是被认为与近指代词此的性质完全相同,它们都可与其后...
中华民族的是观念来源于时 上古汉语是与时的考察 (《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汉语是集本在、存在、在者三义于一身:本在...
上古是判断句与此判断句之比较 (《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3期) 肖娅曼 (四川大学 中文系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是此都可处于判断句句首,但调查数据显示是出现于判断句首的比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