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是接受与不接受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势而为的问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强调,教育是重要的民生,也是将来人才培养最大的红利。智能教育...
近日,在网络媒体上读到一篇学术论文,其中引用《大唐新语》“终南捷径”的典故说:“(卢)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司马)承祯徐答曰:‘以仆所...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岳麓宣言》。《岳麓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
摘要:本文从篇章的角度考察“只要P,就Q”这类条件句的语用条件。主要结论是: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的信息类型和上文与句式间的语义...
摘要:传统生态知识是各民族和族群长期同自然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有关生态环境的认知和经验,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少数民族有丰富的传统生态...
摘要:《辞海》因参与修订者众多,体例繁杂,需要编辑做好修订深加工。文章从全面性、完善性、精确性和与时俱进的角度,对释文准确性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并提出了要求,以期使《辞...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虽然有一个以西方为样本的“外源性”和“受动性”开端(朱自强),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儿童观和叙事模式。鲁迅在《〈表〉译者的话》中认为:“叶绍钧先生...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东汉大儒杨震,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50岁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三公之一的太尉。一次,他到东莱赴太守之任,途经昌邑,昌邑令王密便是杨...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蓝生教授 2月22日,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蓝生教授应邀到商务印书馆做 “追望那远去的身影——我所知道的吕叔湘先生...
内容提要: 出土简牍《孔子诗论》、《采风曲目》提供了重新审视“采诗观风”制度的新材料,提示这一制度在先秦时期确实存在。对民歌的采集和整理,是官方音乐机构的常规工作,...
内容提要: 清代的八股文论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沿着艾南英的尊朱辟王的方向发展,二是对八股文法进行细致、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尊孔崇经、尊朱辟王,是陆陇其制义批评的基...
内容摘要: “让哲学关注人的生存”是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结缘的根本原因,海德格尔对于人的“非本真”状态的分析,对于人类社会中人的“异化”的阐述都深深吸引着马尔库塞。马...
【文萃】吴兴明 张一骢 交往论视野:一条文学研究的新路径...
人工智能(AI)对生活的渗入是方方面面的,文学和艺术也成为人工智能发挥效力的一个“表演领域”。我们以前认为,文学和艺术当中体现的是人的创造性,但是现在,这一被人的创...
内容提要: 《词旨》的版本颇为复杂,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作为丛书之一种的形式存世的,并且有的版本在丛书中与其他词话混为一谈,在目录中不能觅得其名。其版本流变经历了三个时...
摘要:传统生态知识是各民族和族群长期同自然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有关生态环境的认知和经验,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少数民族有丰富的传统生态...
摘要:从文化学和语义学视角来看,汉英女性称谓之间存在文化意义相同、文化意义相近和文化意义空缺三种常态。汉英翻译实践显示,汉语称谓语言生态中诸多特异女性称谓会造成称谓...
摘要:“何(以)X为”中“为”起初是个动词,这种句式的最初形成是语用机制驱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进一步促使句尾动词“为”语法化为疑问语气词:首...
摘要:辨识和选择语体是英语词汇值得教学的一项技能。通过词汇语体测试及半结构访谈,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语体运用的情况。结果表明,导致学生词汇语体失误有三个因素:缺乏语体...
近日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广,声称一些汉字被“改变读音”,对普通话审音工作提出质疑。这篇文章含有许多不实传言,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