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让古典诗词深入国人血脉访复旦大学《诗铎》丛刊执行主编胡中行 2017-10-17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余音绕梁,人们或是热议着冠军武亦姝,或是敦促自己的孩子赶紧背诵古诗词,或是感叹繁华落幕号召速去读书……此时,有一个人却在冷静地思考:诗词大会...
[访谈] 推动当代文学的繁荣——访文学批评家陈思和 2017-10-17
编者按: 陈思和先生是复旦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对文艺理论及当代文学现象有着细腻而深入的研究。本报记者日前就当代文学现象、好的文学作品如何发生、如何推动当代...
[访谈]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东京印象”——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孙逊 2017-10-17
古代文学与城市关系密切,文学作品反映城市面貌,城市变迁影响文学作品。开封作为北宋东京都城的形象与印记更是如此,“东京印象”不仅是后人了解北宋东京城真实面貌的一面镜...
[访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一流的学者都是“干活的人” 2017-10-17
今年1月,戴燕教授将十几年来所作的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结集成书,以《陟彼景山》为题,由中华书局出版。戴燕在序言中解释了书的题名,这是取自《诗经·商颂·殷武》中的句子:...
[访谈] 为什么在所有文体中,我们特别强调古诗词的背诵——对话中国诗词大会评委、 2017-10-17
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掀起了全民吟诵古诗词的热潮。与此同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古典诗词在当下的普及与传承,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期文艺百家,围绕这一...
[访谈] 网络小说生成器:以技术的名义谋一盘“抄袭”的棋 2017-10-17
王兴东:网络小说生成器催生的缺乏个性化的情节桥段、不再雕琢考究的雷同辞藻与脱离生活体验的机械作品已然无法打动人心。 余飞:黑色软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行业内部缺乏职业编...
[访谈] 光捻一根须子,成不了大树对话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 2017-10-17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是《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
[访谈] 温儒敏:生活在文学生活中 2017-10-17
拜访温儒敏教授那天,北京的风格外大。我们刚出电梯门,温教授就迎了出来。走进家里,扑面而来一团暖意,还有氤氲的书卷气——客厅中的一整面墙都是书。 2016年春,温儒敏教授...
[访谈] 格非:像《奥德赛》那样重返故乡 2017-10-17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格非的最新长篇小说《望春风》以中国传统小说和绘画的散点透视手法,对一个村庄的数十个人物群像进行精细刻画,描绘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展现了...
[访谈] 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2017-10-17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
[访谈] 中俄文化的相遇与相互理解——对话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卢基扬诺夫 2017-10-17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在他与汉学家和学汉语的学生见面时,卢基扬诺夫教授畅谈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见解,并向习主席介绍了俄罗斯汉学界撰写的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访谈] 如若林黛玉遇到武亦姝……——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10-17
原标题: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有多么博大精深?唐文学研究专家陈尚君笑着反问——如若林黛玉遇到武亦姝…… “如若林黛玉遇到武亦姝,会怎么评价?”唐文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中...
[访谈] 切实反思“汉学心态” 2017-10-17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学勇(陕西师...
[访谈] 长吟短咏故纸新——访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 2017-10-17
近来播出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电视栏目,唤起了观众的读书热情,也让朗诵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在朗诵受到热捧的同时,有学者提醒,不要忘了吟诵这种中国的传统读...
[访谈] 当流行文学渗透大众生活,学界不该对其视而不见 2017-10-17
流行文学往往不被学界纳入重要研究的范畴。因为其通俗的特性,这也构成了一部分学者对它的固定成见。然而近年来,《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冰与火之歌》等小说以改编电...
[访谈] 并世双星两重天从学术视角回看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2017-10-17
【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 编者按 2016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因为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并世出现,东西方的文明天宇遥相辉...
[访谈] 追求文学批评与历史视野的融合——记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新民 2017-10-17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新民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文学的重要价值是对心灵的慰藉。文学就得观照人生,就得直接和人的心灵面对面。”秉承这样的文学观,周...
[访谈] 王安忆对话陈思和:写实的激情,把人引向生活表象背后 2017-10-17
嘉宾 王安忆: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陈思和:评论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领域,正涌现着一股写实主义的激情,对于现实的写实主义式表征在全世界复兴。...
[访谈] 写作是现代人的核心竞争力 2017-10-17
在教育界有两个典型的“隐喻”:园丁与鲜花。把教师比喻成“园丁”,把学生比喻成“鲜花”,都是一种“物化”思考,而不是“人化”思考。但是,这两个“隐喻”,一直在深层次...
[访谈] 网络文学如何成就更多经典——专家、作者、读者共话网络文学未来 2017-10-17
嘉宾: 马 季 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 常延霞 编剧、“80后”网络作家“满城烟火” 黄肖肖 网络文学爱好者、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教师 从横扫各大影视颁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