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论] 刘大任中国文学的台湾经验 2017-10-14
刘大任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台湾轰轰烈烈开展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有这样一个身影,他很早写出让文坛瞩目的现代主义风格作品,被视为是台湾左翼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作家论] 文洁若:也要写到不能拿笔那一天 2017-10-14
这一年里,拜访了三次文洁若先生。 第一次,是因为89岁的她为丈夫萧乾编的文集《文章皆岁月》出版,又逢北京阅读季,主办方请她讲讲和萧乾读书的事儿。借了这个由头,就冒冒失...
[作家论] 遆存磊:书信中的汪曾祺 2017-10-14
《汪曾祺书信集》共计收入138通,在前基础上增加八十余通(字数亦由五万余增至十余万),为研究汪曾祺生平与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书信及日记,均为私密性的文字(除非写之前...
[作家论] 张光茫:冰心与梁实秋的友谊 2017-10-14
冰心与同时代的很多男作家都有君子之交的友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冰心的文章很少提到梁实秋。而在80年代之后,梁实秋在冰心的笔下屡屡出现,这时,我们...
[作家论] 陈宝光:永远的田间 2017-10-14
田间速写 罗雪村绘 因为跟田间先生的哲嗣田长生同学的缘故,我曾多次见过田间先生。 我是田家的常客,田家不把我当外人,遇到吃饭的时候,坐下就吃,不讲客套。因为田间先生在...
[作家论] 何向阳:海外华文女作家,“她们”的风景 2017-10-14
海外华文女作家,一直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中的一支劲旅。她们的文学实绩有目共睹,并已然完成了代际的承递,对于这一点,文学史自会忠实记载,无须我在此一一列举。而收入这套...
[作家论] 萧乾的书房 2017-10-14
编者按 《貌相集》是作者秦颖从事出版近30年期间与何兆武、王元化、萧乾、莫言等40余位学者、出版家、作家、翻译家接触过程中,给他们拍摄的肖像以及撰写的影像札记合集。 翻出...
[作家论] 众谈:并世双星两重天 2017-10-14
汤显祖(1550年—1616年)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李建军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英〕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 《牡丹亭》明末怀德堂藏板刊本 【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
[作家论] 孔令燕:用中国传统美学精髓讲述中国故事 2017-10-14
何平 主持人语 孔令燕是贾平凹新世纪几部重要长篇小说的编辑,这是业内都知道的事实。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具体到贾平凹这样的案例,肯定有条条大路通向罗马。文学批评回到...
[作家论] 何同彬:文学的深梦与反抗者的悖谬——韩东论 2017-10-14
一 韩东的文学形象总让我想起本雅明在论述普鲁斯特的一段话,只不过鉴于两者文学语境和写作形态的巨大差异,这段话需要做某种必要的改写:“我们时代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注定要...
[作家论] 叶广芩:旧时京味今时景 2017-10-14
叶广芩 籍贯北京,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本是同根生》《采桑子》《状元媒》等。2016年,其京味儿题材小说集《去年天气旧亭台》出版。 多年游历在外,叶广芩对于故乡...
[作家论] 段宝林:冯梦龙的大众情怀 2017-10-14
最近在福建参加了冯梦龙的学术研讨会,更加感慨这位大文人的大众情怀。 文学界的历史人物,往往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恩格斯说:“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非常渺小。有时是叛逆...
[作家论] 鲁太光:《聂小倩》,倩女幽魂为哪般?——张世勤的小说理想及其叙事动力 2017-10-14
《聂小倩》是一篇好小说。 请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而是当代作家张世勤的短篇小说《聂小倩》。不过,要想把张世勤的短篇小说《聂小倩》的好...
[作家论] 梅兰:格非小说论 2017-10-14
格非30多年来的小说,在空间/时间、先锋/日常、理想/颓废、现代/传统、表现/抒情等方面,表现出一个当代作家对时代和个人关系的自觉反思。格非的小说给人们的启示不仅是其展示了...
[作家论] 彭学明:在向善向美中超越 2017-10-14
王月鹏不但是这些年山东散文的一员骁将,也是中国散文的一员骁将,是这些年散文界风生水起的作家。他的散文,整体是情怀上向善、艺术上向美,具有悲悯情怀和艺术审美的。这种...
[作家论] 马士奎:《唐诗英韵》和蔡廷干的学术情怀 2017-10-14
蔡廷干手校《唐诗英韵》内页 蔡廷干是晚清和北洋时期政治、军事和外交界显赫一时的人物。少为人知的是,他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开拓性贡献,而且也是对外译介中国古典诗歌的先驱...
[作家论] 李洲良:清逸 清拔 清远 清淳——袁行霈先生的治学风范 2017-10-14
很早就想写点文字,表达对袁行霈先生的感念和敬意。可要说的太多,提起笔来一时不知从何讲起。 我曾在1984年本科毕业留校后被派到北京大学师从袁先生研修古代文学。第一次见到...
[作家论] 简明:孙方杰诗歌,始发于心灵的最深处 2017-10-14
诗歌赐给语言灵性,如同《圣经》赐给教堂肃穆和庄严。当诗歌将其所能调动的语言完美地镶嵌在诗意里,那些被调动的词汇,才会因为有了恰到好处的位置,而闪动智慧之光,而成全...
[作家论] 向梦菡:氤氲雾气里的《边城》 2017-10-14
读沈从文,大抵是从《边城》而起的。而读《边城》,源于一份作业要求。既是作业,最初不耐、敷衍,却越读越不舍,终至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 与其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不如说...
[作家论] 管卫中:沙戈,在诗坛的边地沉着独行 2017-10-14
如今的诗坛,在拥挤熙攘之外,还有少量的心灵歌者,避开流行风和传染病,行走在自己的路上——沙戈便是其中之一。 沙戈写诗近20年,只有4部诗集出版:《梦中人》《沙戈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