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 [作家论] 孟繁华:“合宜”的批评最难能可贵 2017-10-14

    24年前,贾平凹的《废都》出版,一度酿成“废都事件”。孟繁华、李书磊、陈晓明等人用极快的速度合作了一本书——《世纪末的文化马戏——废都批判》。后被出版者改为《废都滋...

  • [作家论] 李宗刚:革命谱系中朱自清的散文家影像 2017-10-14

    内容摘要: 在中国革命的叙事谱系中,朱自清被视为民族的脊梁,成为革命谱系在文化战线的代表性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叙事中,朱自清被视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成为五...

  • [作家论] 张枣,一个追求失败的诗人 2017-10-14

    肖全 摄 《亲爱的张枣》 作者:宋琳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5年9月 张枣的英年早逝,是一件让他的朋友叹息的事。本书诗歌部分选用柏桦、于坚等13位诗人的怀念诗作各一首;回忆与评论...

  • [作家论] 艾斐:赵树理的读者缘与陈忠实的文学梦 2017-10-14

    时光荏苒,转眼间忠实离开我们已盈年将至。怀念忠实就不能不回眸他所走过的文学征途。而在探究他的文学之路时,就又不能不提及一个人,那便是人民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同陈忠实...

  • [作家论] 叶文玲:文学是我的生命 2017-10-14

    这是叶文玲故乡台州《叶文玲文集》首发式。 16卷本的《叶文玲文集》,沉甸甸的,52部作品,1000多万字,凝聚了作家叶文玲一生的心血。重病之后的叶文玲,今年75岁了,走路还有些...

  • [作家论] 今天,我们为什么怀念汪曾祺 2017-10-14

    汪曾祺(1920—1997) 汪曾祺画作 20年前的5月16日,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长辞人世。20年来,文学界与广大读者对于汪老的怀念未曾止息。我们今天还在怀念的汪曾祺,不仅是苏北水乡小...

  • [作家论] “60后”作家:正在渐渐挑起大梁 2017-10-14

    从代际的观念来考察,从如日中天的“50后”,一直到这几年已经逐渐浮出水面的“90后”,当下时代的中国小说界真正可谓是五世同堂。其中,小说写作实绩最大、最具影响力、同时也...

  • [作家论] 孟庆澍:彼此在场的读与写——1907年的周氏兄弟 2017-10-14

    内容摘要: 《天义》上署名“独应”的文章,应有鲁迅的参与;反之,鲁迅文言论文中的英文材源也来自周作人的翻译。兄弟二人掌握的外语工具不同,因此彼此合作,互为信息源,从...

  • [作家论] 邢小利:走进历史的陈忠实 2017-10-14

    《陈忠实年谱》 邢小利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陈忠实先生在陕西蒲城县丰山上 郑文华摄 《陈忠实传》 邢小利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陈忠实画传》 邢小利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书...

  • [作家论] 陆建华:汪曾祺和他的故乡——写在《梦故乡》出版之际,并以此文纪念汪曾祺 2017-10-14

    汪曾祺不止一次在谈创作的文章中写道:“我的小说背景是:我的家乡高邮、昆明、上海、北京、张家口。因为我在这几个地方住过”。对这几句话,我一直这样理解:汪曾祺把家乡高...

  • [作家论] 朱文斌 岳寒飞:在虚无中存在──论陈映真小说的“虚无”书写 2017-10-14

    2016年11月22日,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台湾左翼文坛的重大损失。陈映真出生于日据时期的台湾,目睹了两岸对峙所造成的人间悲剧,充分感受到台湾底层人民...

  • [作家论] 路杨:“积习”——鲁迅的言说方式之一种 2017-10-14

    【摘 要】在鲁迅的众多表述中,“积习”一语反复出现,从自我反省到对这一反省的背叛, “积习”与“油滑”相类,构成了一种含混、悖反又捉摸不定的言说方式。本文拟以鲁迅文...

  • [作家论] 陈漱渝:燃烧自己的心,点燃读者的心 2017-10-14

    1 巴金创作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是在27岁前后,我阅读这些作品是在17岁前后。我不仅读过这些小说,而且看过香港和内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后来有学者告诉我...

  • [作家论] 霍俊明:“吱呀”声中拨转指针 ——重读邱华栋 2017-10-14

    将三十年间的诗,挑挑拣拣、归置别类,从岁月沉暗的抽屉里重新寻找出来晾晒,让大家再次长长眼,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自信。而对于写作的历史来说,谁都逃脱不了时间和诗学的...

  • [作家论] 风骨永存埃弥·萧——萧三诗歌小赏 2017-10-14

    埃弥·萧是萧三的笔名。对于上世纪的苏联人来说,这个名字真是太过熟悉了。而在中国国内,更加广为人知的是他的本名——萧三。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现代诗人与翻译家,其影响力...

  • [作家论] 宋宁刚:简论黄朴近期的小说创作 2017-10-14

    随着“60后”作家如红柯等在世纪之交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长,成为当今陕西作家的中坚力量,“70后”作家如周瑄璞、杜文娟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也逐渐作为“新生”力量,赢得了...

  • [作家论] 李佩甫:对文学的热爱,是我一生的命题 2017-10-14

    脑海里涌现出好的细节,找到一个准确传神的词,心里美啊!”头发花白的李佩甫点着一支烟,身体略微后倾靠在椅背上,光着脚跷起二郎腿,还轻轻摇晃打着节拍,嘴里念念有词地自...

  • [作家论] 郑润良:时代感与90后的写作 2017-10-14

    和前辈作家相比, 90后作家在同样的年龄段总体而言物质环境更优越、教育程度更高、知识面更开阔,但社会接触面较少,历史感较弱。在阅读趣味上他们更接近注重想象力、注重作品...

  • [作家论] 钱虹:百岁钱谷融论文学 2017-10-14

    “我觉得文学作品应该富有情致和诗意,使人感到美,能够激起人们的某种憧憬和向往。使我遗憾的是,最近一百年来,……作家们的思想和技巧虽然日新月异,时显奇彩,可是在他们...

  • [作家论] 崔志远:刘绍棠对新时期文学的贡献 2017-10-14

    ●地域文化的结构层次分为:地域文化景观、地域文化风俗和地域文化性格。地域文化景观是表层和外观,地域文化风俗是中层,地缘文化性格是核心和深层放射源。对地域文学的深入...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