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 [创作谈] 许纪霖: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里,何以安身立命? 2017-10-14

    民国和八十年代,大概是知识分子最喜欢说起的两段时间吧。说得多了,会神化,本身的弊病被掩盖,为何还要说? 许纪霖说,知识分子常怀痛苦,但“再痛苦,也要往前走,像鲁迅笔...

  • [文化时评] 跨界文创产品不能简单拼凑 2017-10-14

    文化跨界融合发展到了今天,早已超越了以往文化领域与非文化领域的“浅表式组合对接模式”,而已孕生出两个领域互以对方创意创新要素为发展驱动力的“深层化融合共进模式”。...

  • [创作谈] 刘 波:梦境、现实与终极之问 ——评冯娜《寻鹤》 2017-10-14

    1 初读《寻鹤》,我想当然地认为它是一篇科幻小说,但后来发现它并不属于类型文学。 它的语境,更贴近当下现实,甚至就像一个“中国故事”的现代切片。可冯娜注重的是内在情绪...

  • [创作谈] 陈东东:“诗歌就是生活”及其他 2017-10-14

    “诗歌就是生活”,这个曾经由罗伯特·潘·沃伦说出的句子模仿定义样式,也许的确可以是诗歌的一个定义。而在我随手拿到的一本词典里,“生活”被定义为“人类生存过程中各项活...

  • [百家争鸣] 申霞艳:女性形象与乡土文学的价值观 2017-10-14

    “娜拉”的塑造者、著名剧作家易卜生曾在信中写道:“我笔下的一切,虽然不一定都是我个人经历的,却都与我心灵所感觉到的有着密切关系。我的每部作品的主旨都在于促使人类在...

  • [百家争鸣] 傅逸尘:建构“新笔记体批评”随想 2017-10-14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征文选登 吉林省委宣传部 《文艺报》社 吉林省作家协会 合办 1、当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之繁荣昌盛恐怕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难以企及的;可是何以作家与...

  • [创作谈] 樊健军:被女性视觉锚定的钝痛与反差 2017-10-14

    “80后”作家朝颜新近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此前在一些期刊上我阅读过她的作品,零散的,虽然构不成完整的印象,但其创作的路数,作品的气味,让我有些吃...

  • [创作谈] 红柯:无边无际的夏天 2017-10-14

    我曾在《大地之美》的文章中写过中亚腹地的地名:乌鲁木齐、伊犁、阿尔泰、阿里麻力、可可托海、福海、哈纳斯湖……,这些蒙古语地名追根溯源就是一 部美不胜收的大书。从写新...

  • [百家争鸣] 符杰祥:“中国苏菲亚”是怎样炼成的 2017-10-14

    晚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新女性由此实现了从“闺秀”到“女杰”的性别重构与范式转换1。这其中可做典型的时代人物,莫过于秋瑾。当她选择以异常壮烈的牺牲与近乎自绝的死亡...

  • [百家争鸣] 张 莉:好的批评文字须“以人的声音说话” 2017-10-14

    我为什么想成为普通的读者 1 “我很高兴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誉最终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读者的常识来决定。”这是约翰...

  • [文化时评] 每个城市都应该给书店留一束光 2017-10-14

    我生活的小区,有一家很小的书店。十年来,它一直存在,好像这些年里书店生存危机、实体书店之难等都跟它无关。我喜欢这样的任性,更感谢它的存在给我生活增添的温度。我称这...

  • [百家争鸣] 卢普玲:中国传统叙事与批评的当代意义 2017-10-14

    一 美剧、英剧如今风靡全球。《老友记》《唐顿庄园》《实习医生格蕾》《神探夏洛克》等对不少中国普通百姓而言也不陌生。西方的年轻人看《生活大爆炸》,中国的青少年追《爱情...

  • [文化时评] 我们以阅读沉潜 2017-10-14

    【 述评 】 在浮躁的时代,我们以阅读沉潜。毋庸置疑,要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领略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领略一切关于文明的生活与高贵的人生,领略人类的智慧与生命的...

  • [百家争鸣] 陈仲义:现代诗接受的最大“烦恼”,晦涩 2017-10-14

    从“直观”上讲,现代诗接受的最大烦恼是“晦涩”,这也是当代艺术万劫不复的“流行病”。有新锐张光昕借鉴鲍曼的“液体现代性”,把现代诗称作一种液体诗歌:变动不居的外形...

  • [百家争鸣] 马涌:编辑丛谈之写长还是写短 2017-10-14

    来谈谈写文章的长与短。 写长文章更难,还是写短文章更难?严格地讲,这算不上一个问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单纯只靠字数长短来划分,更谈不上孰难孰易。但是如果...

  • [文化时评] 从“小鲜肉”看语言更迭 2017-10-14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汉语盘点2016”会议上,作家王蒙谈到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他说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这类说法。此语一出,立即引起热议。 很多人觉得王蒙先生有些食...

  • [百家争鸣] 徐妍: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化定位 2017-10-14

    李少白童话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如果从作品自身出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既具备了中国性、儿童性和文学性的恒定要义,又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中对中国性、儿童性和文学性...

  • [百家争鸣] 张莉:批评家要有所评有所不评 2017-10-14

    在写作《持微火者》的五六年间,困扰我的问题是,现场批评家的意义在那里。你看,现场批评有天然限度,批评家和作家的距离过于接近,他难以看到作家和作品的未来,因而,他所...

  • [文化时评] 文化“走出去”,一步一履总是情 2017-10-14

    中国文化“走出去”依然是大势所趋。这种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国文化在传播中所信奉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还有中国市场动力引擎的澎湃。后者更有商业化摧城拔寨的意...

  • [创作谈] 阿乙:我在文字里对峙死神——新作《情史失踪者》 2017-10-14

    26岁以前,阿乙是一名小镇警察,曾在出警时被老百姓扣留,这成为他的小说《情人节爆炸案》中的情节;后来,他成为北岛口中“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如今,医院屏幕...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