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 [创作谈] 杨怡芬:不过是让梦醒后的我觉得“羞耻”——《有凤来仪》创作谈 2017-10-14

    《有凤来仪》,是上天给的一份礼物。 有天夜里,我在梦中,坐在电脑前,面对屏幕,写完了一个小说,改了两遍,顺了一遍,心满意足地醒来,我发了会儿呆,随后,飞速地在笔记本...

  • [创作谈] 杨 遥:创作谈 | 蜣螂•西西弗 2017-10-14

    作家简介 杨遥,75年生于山西代县,中国作协会员。出版短篇小说集《二弟的碉堡》《硬起来的刀子》《我们迅速老去》。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十月》《上海文学》《黄河》《山...

  • [文化时评] 网络文学须提高文学的含金量 2017-10-14

    【文化评析】 据新华社报道,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的2016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19日公布了推介名单。《南方有乔木》《大荒洼》《锋刺》《百年家书》等18部...

  • [文化时评] 碎片化阅读要“量中求质” 2017-10-14

    书箱里一直保存着过去纸媒盛行时代喜欢的几本杂志,既有《十月》这样的纯文学刊物,也有像《今古传奇·武侠》、《看电影》这样的通俗读物。那时候,杂志多是半月刊,有的甚至...

  • [创作谈] 俞胜:传奇不只一二人——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编辑手记 2017-10-14

    范小青老师的长篇小说《桂香街》原发《中国作家》2016年8期,原发时的标题叫《桂香街传奇》,既然有“传奇”二字,甫一入眼,很容易让读者以为这是一部讲述一条叫做“桂香街”...

  • [创作谈] 吴 亮:阅读里的个人秘史 2017-10-14

    我的生活因深陷于书籍与幻想,而变得分裂了。对现实的危惧,对无所不在的教条统治和无休无止的思想清算,我置若罔闻。 遗忘就是将那些发生过的屈辱、难堪与痛苦经历一古脑儿扔...

  • [创作谈] 余华:只有干净的眼睛才能看见灵魂 2017-10-14

    生与死,死而复生 文/余华 生与死,这是很多伟大文学作品乐此不疲的主题,也是文学的想象力自由驰骋之处。 与前面讨论的文学作品中的飞翔和变形有所不同,生与死之间存在着一条...

  • [文化时评] 独家版权能否为创作腾出空间 2017-10-14

    【 文化评析 】 据媒体报道,作家莫言近日宣布将其全部作品的纸质图书版权独家授予浙江文艺出版社。此举或将改变莫言作品长期以来“一女多嫁”的现状,也让人们对进一步规范出...

  • [创作谈] 郑小驴:在写作这条跑道上 2017-10-14

    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写道:“写一本书,就是一次可怕的、让人殚精竭虑的拼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疾痛折磨。若不是受到他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抗拒的魔鬼的...

  • [创作谈] 曹文轩:写作者的发现与发明 2017-10-14

    一个写作者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大概就是在于他必须不断地对存在有所发现,普通人则不必非要如此不可。他可以随波逐流,对存在不加询问与质疑,也不带搜寻之目光,甚至...

  • [百家争鸣] 张晓琴:蜡炬,燃烧在他们的时代——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教师形象  2017-10-14

    李义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中国人用来比喻教师的佳句。的确,自古以来,做教师就意味着燃烧自己而照亮学生,然而,所有的教师都要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某...

  • [百家争鸣] 莫言:对年轻人而言,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 2017-10-14

    童年是读书的黄金时期,记忆力特别强,读书的热情特别高,读过了也能记得住。 初中阶段对培养一个人的语感至关重要。如果在初中阶段没培养起对语言的感受,那么后来的努力可能...

  • [百家争鸣] 阿 来:一个中国作家的开放与自信 2017-10-14

    ●中国文学在被翻译过程中还得准备好接受种种非文学的挑战与考验,翻译家们如果能够坚持基于人,基于文学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作家与中国的文学,会在人类交流...

  • [百家争鸣] 季进 臧晴:论海外“《解密》热”现象 2017-10-14

    本文载于《南方文坛》2016年第4期 2014年,麦家长篇小说《解密》的英译本Decoded在英语世界出版。随即,小说的西班牙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33种语言的译本也陆续出版,在...

  • [文化时评] 用文艺作品成风化人 2017-10-14

    【光明谈】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播出后,成为舆论热点;歌曲《六尺巷》在春晚唱响后,旋律与内涵令人印象深刻;电视剧《于成龙》于近期播出,也引发广泛关...

  • [文化时评] 读懂调侃“学到假中文”里的焦虑 2017-10-14

    近日,纽约一所高中的中文期末考试卷,让不少中国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开始怀疑人生”,自称以往学到的是“假中文”。 网友们对这试卷的反应不一,有的称其中的很多字都不认识,...

  • [创作谈] 铁凝新著《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自序:我讲述,我亦倾听 2017-10-14

    二〇一五年暮春,我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参加中国—哥伦比亚文学论坛。论坛结束之后的那个下午,我和同行的几位作家赶往慕名已久的黄金博物馆。哥伦比亚是著名的黄金大国,十...

  • [文化时评] 让科学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2017-10-14

    【文化评析】 对大众来说,科学无处不在,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学文化知识就像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影一样。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6科...

  • [创作谈] 徐刚:想象一种乡绅的文学理想 2017-10-14

    在当下的乡村题材小说中,故事的讲述者总是不由自主地在乡村的悲苦与破败之外,努力搜寻有关文脉和宗族、人伦与神明的蛛丝马迹,试图在这缥缈的神性维度中,竭力建构自身万难...

  • [创作谈] 陈再见:无人看重时亦须学会如何自处 2017-10-14

    写作是寂寞的,或者说,真正在写作的人肯定是寂寞的。在这件事情上,我不想接受所谓的新事物、新观点,也可能在前些年接受过,现在又开始不接受了,即是:作者应该像活动家那...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