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英美文学] 性·政治·寓言--帕索里尼的世界 2017-10-29

    《异端的影像——帕索里尼谈话录》 [意]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我因《鹅毛笔》“认识”了萨德;因《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认识”了帕索里尼。 萨德这位生...

  • [英美文学] 作为散文家的里尔克 2017-10-29

    如果说,19世纪以前的奥地利文学在整个德语文学中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20世纪以来它就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不仅像卡夫卡、穆齐尔在西方现代小说中的突出地位已为世界...

  • [英美文学] 我所认识和理解的勒克莱齐奥 2017-10-29

    “在夏日的灼热里,在这碧蓝的天空下,她感到有那样一种幸福,那样一种盈溢了全身,简直——叫人有点害怕的幸福。她尤其喜欢村庄上方那一片绿草萋萋的山坡,斜斜地伸往天际。...

  • [英美文学] 勒克莱齐奥:其人,其作品 2017-10-29

    勒克莱齐奥 1940年4月13日出生于尼斯,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63年,年仅23岁的勒克莱齐奥凭借他邮寄给伽利玛出版社的小说《诉讼笔录》一跃 成为法国文坛的新...

  • [英美文学] “返回俄罗斯——携带着诗歌”——《流亡者的乡愁》读后 2017-10-29

    《流亡者的乡愁:俄罗斯域外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述评》 汪介之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无论是前苏联学者撰写的文学史著,还是我国学者编写的苏联文学史,基本上都不提及...

  • [英美文学] 《白色城堡》:东西合璧的马赛克拼图 2017-10-29

    《白色城堡》是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它曾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该书不但奠定了帕慕克创作风格的基础,而且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国...

  • [英美文学] 伦敦的性别空间 2017-10-29

    近几十年来,在文化转向的社会科学潮流中,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大特征是,以社会空间取代自然空间。在这里,社会空间不再指一个客观、抽象的几何空间,它是具体社会事物的存...

  • [英美文学] 约翰·勒卡雷:直面人生的道德困境 2017-10-29

    “似乎只差那么一小步,就可以一跃而过……”许多年后,忆及间谍生涯中唯一一次产生变节念头的时刻,英国作家约翰·勒卡雷如是坦陈:间谍当久了,越来越靠近边缘,在这个“边缘...

  • [英美文学] 勒克莱齐奥:文学游牧人和世界公民作家 2017-10-29

    又一个欧洲作家赢得了诺贝尔奖。猜测虽然终止,谣言已经平复,但争吵还将继续。 开奖之前,瑞典学院终身秘书贺拉斯·恩达尔公开批评美国文学“孤立”而且“自闭”, 引发大西洋...

  • [英美文学]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2017-10-29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 美国学者Richard Lehan在其所著《文学中的城市》(The City in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

  • [英美文学] 探索“主导文明之外和之下的人性” ——二零零八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 2017-10-29

    勒克莱齐奥其人 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68岁的法国作家让·玛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 Marie Gustave Le Clézio)。颁奖公告中说,勒克莱齐奥获奖是因为...

  • [英美文学] 海滩上的爱情 2017-10-29

    《在切瑟尔海滩上》,[英]麦克尤恩著,黄昱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24.00元 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除了旅游或观演出、表演的 偶然需求外,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般...

  • [英美文学] 论傅雷的翻译观 2017-10-29

    傅雷一生倾心于翻译事业,他用他的点滴心血,书写成一部长达十五卷,五百余万字的《傅雷译文集》,为输入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中西文化交流,鼓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

  • [英美文学] 编织跨国诗歌之网——读《新诗品》(第一卷)有感 2017-10-29

    《新诗品》(第一卷)李森、[美]史蒂文·施罗德主编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垃圾诗歌、下半身诗歌、口水诗歌以富有“冲击力”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它们哗众取宠的外表吸引了众...

  • [英美文学] 冯至先生的德国文学史观 2017-10-29

    冯至先生的德国文学史观,或许是一个值得大加开掘的好题目。我总在想,经历了近百年仆仆风尘的中国德语文学学科,究竟积累下了多少有价值的“硬货”?有多少属于珍贵的遗产,...

  • [英美文学] 爱玛.包法利的几个原型 2017-10-29

    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从1852年起,常常是“一天写五个字”,用五年时间写成的《包法利夫人》,最先于1856年在《巴黎评论》(Revue de Paris)上连载,随后于第...

  • [英美文学] 另一种评论 2017-10-29

    作家兼评论家或评论家兼作家,而且这两方面都干得很出色的天才文人在当代文坛上已不多见。当代学人赵毅衡、曹文轩也进行文学创作;王蒙、刘心武也在谈艺,但似乎均并有太大影...

  • [英美文学] 铧鱼风筝下的思念 2017-10-29

    《洪鱼》,[韩]金周荣著,金莲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8.00元 说实话,在读《洪鱼》之前,笔者对韩国文学的认知是个空白。推而广之, 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仅限于零...

  • [英美文学] 阅读男人的失败 2017-10-29

    《走下坡路的男人》,[加拿大]盖伊·范德海格著,赵伐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20.00元 在善于跟风的中国出版界,外国文学的主流一直都由英美法国的文学所占据。很...

  • [英美文学] 饱蘸激情的写作 2017-10-29

    作为世界级的文学巨匠,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中国的文学界 (文化界),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他的散文诗风格鲜明,想象丰富,结构活泼,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