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推荐《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康怡 参加讨论


    
    李兴良 马爱玲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说课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使得教师的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提升到具有专业深度的学术人才,从缺乏思想的“教书匠”转变为具有智慧的“教育家”
    中小学课堂通常存在这样一个明显的差异:在小学,学生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踊跃地举手回答,甚至还向老师提出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到了高中,课堂几乎变成了“一言堂”,尽管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课堂还是冷冷清清,许多学生面无表情地听老师“宣讲”,偶尔抬起头看看老师,然后又长久地埋头于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几乎无人理睬,更不用说主动提问了。
    这正是《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一书关注并力图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升、受教育时间的增加、知识量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反而逐渐萎缩,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日渐淡漠,而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盲从、迷信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下的课堂究竟缺少什么?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增强自身素质?对此,该书给出了答案——教育智慧,也给教师指明了提高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说课。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然而事实上这还很不够,单纯的知识教育只会让学生头脑僵化,成为呆板的木偶。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在被问到中国学生的弱点时表示,中国学生“太听话”了,他们一般不敢对老师说“不”,美国学生虽然也很尊重老师,但会和老师争论。教育不是单行道,不是老师传递信息、然后学生再复制的过程。学生应该有批判性思维,能不断地创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知识。耶鲁大学就经常组织小型的研讨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
    除了获取知识,学生更需要智慧教育。《老子》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与其单单传授知识,不如告诉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智慧教育。智慧不等于知识,不能像知识一样被传授,它需要教师以一颗智者之心对学生不断地启发和引导。因此,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
    《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一书指出,智慧教育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它对现代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而说课正是教师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进而提升自我的最佳方式。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
    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尤其是优秀教师,其成长历程、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无不是一本本生动的“教材”。通过说课活动对这些“教材”进行解读,无疑会使其他教师产生一种强烈的发展欲望。这种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正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说课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使得教师的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提升到具有专业深度的学术人才,从缺乏思想的“教书匠”转变为具有智慧的“教育家”。
    说课是一门艺术,这不仅是指教师在说课中采用了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如语言、动作、音响、图像等,更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例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说课中,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作者和父亲最后一次分别的段落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指导语:
    孩子们,这是小作者和父亲的最后一面,从此,他再也看不到父亲那矫健的身影、那深情的目光,听不到他亲切的话语,父亲再也不会对他说、对他笑……想象小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再读这段话,你会读得更好!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他的哀伤、难过、惋惜和怀念等种种复杂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蕴含的艺术美感。
    在说课活动中,教师往往像艺术家一样,运用灵感、激情、想象、创造性思维等艺术活动的基本要素,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思维和教学风格。说课让教师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进一步审视和反思自我,同时还使教师群体进行经验交流和思想沟通,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该书通过对教学智慧的探讨和对说课内涵、艺术性及其对塑造智慧型教师重要作用的阐述,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开启学生的智慧。就学生成长而言,智慧意味着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开和个性的彰显;就师生关系而言,智慧就是经验的共享、知识的融合、情感的互动以及灵魂的感召。可以说,教学智慧是一把金钥匙,有了它,教师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唤醒沉睡的课堂。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24日第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