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罗振亚:柯仲平诗歌创作的启示 2023-09-18
先贤们曾经对比,指认李白仿若在人群之上、之外的“天上”写诗,走超拔脱俗的“仙人”路线,“云端感”强,而杜甫则是置身地面,在人群之内、之中用生命歌唱,把亲历的一些人...
[作品评论] 《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君子人格与学人风范 2023-09-18
学者陈平原写论文、专著,也写随笔、散文。30多年来,我一直是陈老师的忠实读者,专业研究方面受教良多,但给我感受更深的,还是老师们日常生活中为学为人、待人接物的潜移默...
[作品评论] 新的西部美学原则在崛起 2023-09-18
说到西部文学,人们首先会联想到西部的自然地理,广袤、荒凉,还有其上艰难的生存。有次在苏北水乡开会,一位苏籍评论家谈到不同地域的文学风格时,说江苏作家很少有像西北作...
[作品评论] 《碾压甲骨的车轮》: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文学表达 2023-09-18
读迟子建中篇新作《碾压甲骨的车轮》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在她近年来的小说文本中潜隐着一种创作动机,就是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叩问历史与现实。与《伪满洲国》《白雪乌鸦》...
[作品评论] 带着大海散步的人 2023-09-18
《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李元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喜欢一个诗人的诗歌,就像没来由地叩开一扇心门,遇见另一个被隐藏被遮蔽的自己。案头的《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像极...
[作品评论] 以“人”会“人” ——从《范培松研究论文集》谈起 2023-09-18
不仅仅文学、文学创作是人学,作家研究和批评家研究,也应该是某种意义上的人学。对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和作为批评研究主体的批评家,都要以“人”观之。西方文学理论的确给我...
[作品评论] 姜振宇:方程式中的真理与愉悦 ——论刘洋科幻的审美特征 2023-09-18
01 1906年,周作人在为周树人所译《造人术》1作跋语时,将这部科幻作品的核心,指认为是“以求人治之进化”。这一观点被熊融视为“只是臆测译者的意思……就未必能深刻体会到译...
[作品评论] 《蝴蝶刀》:蝴蝶与刀交织“有情”家国 2023-09-18
关键词: 蝴蝶刀 谍战小说 蝴蝶刀,一种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武器,将蝴蝶与刀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诡异的魅惑与杀意交织的矛盾之感,似乎天生就应该在一个美人的手中。而它,...
[作品评论] 读《史通笺注》:一部史学力作与贵州大学的张氏父子 2023-09-18
我与《史通》的缘分颇深。先大父景麟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撰成《史通校笺》,书稿后不幸烬于兵燹。1946年2月他受聘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每周课程中有“《史通》三小时”(“国立...
[创作谈] 《野阔月涌》:让故乡在月光下重新生长 2023-09-18
《野阔月涌》很难被凝定于单一主题下概括,如作者所言:“三十年点滴积累,时间‘散’;多记所闻所见,选材‘散’;没有中心话题,主题‘散’。”其中共分八辑,游记、书评、...
[创作谈] 《越过》:故乡回望与民族文化的守护 2023-09-18
故乡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然而,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作家们对于故乡的情感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作家叶梅主张“有根的写作、有土的作家”,并强调建立多民族文学与多民族...
[创作谈] 男人的故乡在地上,女人的老家在天上 2023-09-18
有年在沙巴,潜水的时候,一个朋友的脚被海胆扎了。之后,我们一行格外关注海胆,看它们一群群趴在水里,安静如修仙,我们已心存敬畏。我们关心它们的友谊,关心它们的爱情。...
[创作谈] 生活的馈赠:刺与珍珠 2023-09-18
如果要追溯,小说《礼物》的起点是一个视频里深夜被养老院工作人员殴打的老人。视频反复看了几遍,内心刺痛。这根刺,像进入蚌蛤的沙粒,终于被孕育成了一颗“珍珠”。 养老院...
[百家争鸣]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突围 2023-09-18
海量的网络信息与扑朔迷离的真相 当代的多数作家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于文学的巨大影响。作家的灵感或者创作的题材可能来自互联网流传的一则消息,正如当年报纸的新闻给予的启迪...
[文化时评] “二创”短视频如何常创常新 2023-09-18
近来,二创短视频屡现海量传播数据,甚至有网友评价:“如何判断一部影视作品是否真的受欢迎?看网上有没有二创。” “二创”是指以某艺术作品为素材,用仿作、改编、解说、混...
[作品评论] 王宏图《无所动心》:精神困境下的断裂与永恒 2023-09-15
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讲求“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即天有其常道,人应坚守清净,寻求内心空寂,以达“逍遥”之境。对于人的生存态度与生命价值的探寻,王...
[作品评论] 观照人世更观照人心的悲悯之作——读肖勤的《血液科医生》 2023-09-15
乍一看《血液科医生》这个书名,我以为是对医院某一科室的深度采访,但读了小说的开头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这部小说写的是血液科的医生、护士、护工以及病人的群像,并通过...
[作品评论] 在互文中寻绎南京大屠杀书写的可能性——评《石头城》 2023-09-15
中外作家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写,已渐成气候。就小说创作而言,早期有黄谷柳《干妈》(1938)、阿垅《南京血祭》(1939)、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1938)、张恨水《大江东去...
[作品评论] 《夜色如水》:太湖烟霞紫,回荡着生活的余味 2023-09-15
01 尼楠的小说集《夜色如水》在今年初问世。书名中一个“水”字,揭示了其小说的气质。水,是尼楠小说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湖水、雨水、夜色、月亮、草木等自然景象与景物,...
[作品评论] “后现代现实主义”的戏仿,抑或元小说的自我拆解? ——杨仕芳《狐狸在夜 2023-09-15
怎样的“现实主义”,还“后现代”? 作品上来就来了这么一句: 这个故事,是根据罗智的讲述以及他提供的材料写出来的。我和罗智相识,是在一次文学研讨会期间。那次研讨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