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生态文学创作的日趋火热,中国的生态文学批评话语建设则明显滞后。如何在借鉴西方生态批评话语的同时,建构具有本土特质的生态文学批评,成为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界亟待解...
依照学界的认识,所谓戏剧性,有着两种不同向度的理解。一种意在强调戏剧表演的本质规定性,是指在某一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表现。在一种戏剧表演活动中,表演者借助于能...
《老街口》是90后青年诗人马文秀五次探访“百年藏庄”古村落塔加村、历时两年所精心创作的长诗,是诗人立足新时代对一个民族久远历史瞻望的反思式抒情,视野宏阔,情怀舒展,...
海飞的大部分小说都极其符合复调或全息的特点。他小说里的故事、人物、结构,绝不是“同声齐唱”的大合唱,而是丰富多元、融会贯通的多声部。也可以这么说,他的小说结构,不...
一直以来,王忆受到关注的作品大抵是青春题材的小说,如《冬日焰火》《夏日秋千》等,而让我感到惊艳的是,王忆会写出《陪诊师》这样对当下观察如此深刻而犀利的小说,因为在...
十多年来,世界文学界掀起为城市写传的浪潮,迄今为止中国已出版城市传记40多部。城市传普遍要求尊重史实和现实、有一定的文学趣味,所以学界一般将其视为一种非虚构写作类型...
在小说《受戒》中,汪曾祺满怀敬意地开掘出普通人的内在性格力量和精神美。时至今日,《受戒》依然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中的经典美文,令人百读不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
作为“70后”作家的翘楚,魏微的创作一向受到批评界“私底下”的推崇。我的意思是说,魏微不是那种浮在“面上”的作家,而是大家愿意在艺术上如数家珍的一位。在气象和深度上...
“河湟是我身上的印记,放在我的诗句中,寻根,从脐带开始,找到迁徙的足迹。”马文秀的长诗《老街口》溯源河湟文化,诗人通过寻访塔加村的民俗与历史记忆,将藏庄风物、吐蕃...
黎紫书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亮色在于对第二人称“你”的巧妙征用和对“元小说”艺术手段的特别设定,以一个年迈犹太女性与“你”探讨小说艺术的一封长信,象征性...
2023年的夏天,值得纪念。 转眼三年。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从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以小说的笔法,《莫道君行早》忠实记录和生动描绘了新的历史时期脱贫攻坚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壮丽景象,虽然涉及到的仅仅是贵州高原武陵山区里的几个小村落,但以点带面,不...
《明月梅花》是乔叶的最新短篇小说,从女性视角回望童年。小说的开头是追忆口吻:“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不过,每每想起,明月就免不了要惊异。竟然过去那么久了,竟然。...
从2003年结识单丹,一晃已过20年。 20年来,我看她坐在轮椅上为电视剧《马大帅》写片尾曲,听她用清纯悦耳的嗓音试唱《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多次听她讲本山老师一直关心她和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流传千载的这一陶诗名句里提炼出篇名的小说《丘山》,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设置,却不像《归园田居》那么散淡、安详和超然,能给人带来心旷神...
孙颙把中国历史聚焦于“中华文化思想源流”的主题,《长河千帆过》从上古写到20世纪初,每一篇推出一个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提炼出由他所提出或蕴含的文化思想。而每一代表人...
沈轶伦写的是上海。但不是《一步之遥》里的上海,也不是《股疯》里的上海,更不是《小时代》里的上海。也许是《海上传奇》中游弋在苏州河上的船只里某双眼睛,对蹲在河岸边的...
残雪有自己鲜明的文学观念,她主张以哲学打底,将哲学世界观和文学世界观打通,在哲学的基础上建构她的文学世界。她的文学理念是中西方文化的完全融合,她的创作是一种身体先...
《明月梅花》是乔叶的最新短篇小说,从女性视角回望童年。小说的开头是追忆口吻:“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不过,每每想起,明月就免不了要惊异。竟然过去那么久了,竟然。...
“一个极具新颖感和主旨性的成长故事。曾为守岛战士的作家王棵像一个出入于陌生的‘水手’,调动了自己独特而深入骨髓的海上经验注入于这本书中,让我们跟随着少年七上和少年...